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學校重開,及後開辦中文中學,但於1950年結束。 1955年遷至皇后大道東現址。 香港華仁書院校友遍布各行各業,像曾蔭權、林瑞麟、鄔維庸、胡應湘、呂大樂、梁繼璋等知名人士都是華仁校友。

  2. 在香港演藝界,能將「奸人」演繹得出神入化並成為經典的,大概只有石堅一人。演活無數奸角、一生與「奸」字結下不解緣的「堅叔」石堅(1913年1月1日-2009年6月3日),少年時體弱多病,故習武以強身健體,亦因此建立了扎實的功夫底子。

  3. 雷曼投資者要曾蔭權下台 2009-11-01 (17:33) ‧ 粉嶺廢料場火警無人傷 2009-11-01 (17:24) ‧ 康怡花園大單邊單位以643萬元成... 2009-11-01 (16:35) ‧ 輕鐵道路安全運動展開 2009-11-01 (16:18) ‧ 數百人遊行爭取同志戀者權益

  4.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5. 無 電視財務總監林賜長(左)、無 電視營業經理陳慶祥(右)出庭受審。(星島日報,1976年2月27日) 無 電視高層被指貪污事件不斷,除了陳志雲外,七十年代的接連有兩名高層因貪污被捕,最後被判入獄。

  6.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香港又名「偷渡潮」,是指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有一百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 這是一橫跨三十年的逃亡史,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

  7.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