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4日 · 2020-12-14. 孔子向以好學聞名於世,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前兩句是自謙之詞,實際上忠信如孔子的人不常見;末後一句,一改其自謙之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自鳴得意之態,可見孔子對自己好學的優點是相當重視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且終身不改,對他日後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至關重要,這點和現今香港社會流行「自我增值」與「終身學習」的風氣一致,後世欲學做君子者,當以孔子為榜樣,求學時期的青少年,更應以孔子為榜樣。 君子之學,以什麼為目標呢? 答案是「道」,「君子學以致其道」。 這個可以從《論語》中找到根據。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這一則歷來深受學者重視,視之為《論語》的綱領。

  2. 2019年12月13日 · 2019-12-13.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他分別以比喻論證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以及經驗論證如「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等不同論點,說明人生而固有良知善性,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然而在現實中,傷風敗德、殘害無辜、惡貫滿盈者,大有人在。 人何以竟會喪失善性? 他們的良心何以隱沒? 《孟子.告子上》釋之曰: 公都子①問曰:「鈞②是人也,或③為大人④,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⑤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⑥為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⑦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⑧,則引⑨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⑩,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11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12弗能奪也。 此為大人而已矣。

  3. 2013年9月27日 · 在〈萬章〉上篇中,孟子與弟子萬章談到古代聖人虞舜的故事。 傳說虞舜雙親想置虞舜於死地,要他修理穀倉屋頂,待他爬上倉頂後,卻把梯子抽起,還放火燒倉。 幸好舜聰明,自己想辦法逃了下來。 但驚魂未定,父親又吩咐舜去淘井,並在舜下井後用泥土填塞井口。 不過,聰穎的舜還是順利地逃出生天。 舜同父異母的弟弟象,以為舜已遇難,計劃瓜分他的物品。 後來,看到舜安然無恙,象馬上收起一臉奸詐,假意關心問候,舜亦善意回應。 舜難道不知道父母與弟弟想謀害他嗎? 不是。 那麼,舜是假裝歡喜嗎? 孟子說:「不」,並引述以下的故事: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 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產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

  4. 2019年3月12日 · 甲口中的乃指一名不忠的丈夫,乙口中的則指一名對她愛護有加的丈夫,與「甜心」(Sweetheart)意近。 示例7: 甲:小陳剛給頭兒讚幾句,就不可一世,目中無人! 乙:他這副「德性」(道德品性),真受不了! 「德性」屬「明反說正」,指譏笑或輕視他令人產生惡感的儀態或行為。 上期提到「陰騭」乃指人默默地所作的德行,但廣東人會說那些做出嚴重缺德或傷天害理的事,如「偷呃拐騙」、「姦淫擄掠」、「殺人放火」的人做了「陰騭嘢」(「陰騭」的事)。 這種演繹手法應是「明反說正」了。 對於其「孿生兄弟」--「陰功」,廣東人也沿用相類意念,可在表達上卻多了些變化,且以下兩個示例: 示例8: 成班同學牛高馬大,「蝦」(欺負)個米二唔夠嘅同學仔,真係「冇陰公」囉!

  5. 2016年11月2日 · 譯文. 宰我問:「為父母守喪三年也太長久了吧? 君子三年不習禮儀,禮儀定必會被敗壞;三年不奏樂,樂定必會被毀掉。 陳穀子吃完了,新穀子登場,鑽木改火周而復始,守喪一年也就可以了吧? 」孔子說:「守喪不滿三年便吃米飯,穿文彩之衣,對你來說能心安嗎? 」宰我說:「心安。 」孔子說:「你心安便如此做吧! 對君子來說,守喪期間吃美味的食物不會覺得味美,聽音樂不會感到快樂,閒居也不覺得安適,故此不會做你說的事。 現在你既然覺得心安,便那樣做吧! 」宰我離開後,孔子說:「宰我真是不仁孝啊! 子女生下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 守喪三年之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對父母也有三年的愛嗎? 一、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6分)

  6. 2017年3月8日 · 題解. 本文記述鄭莊公母子、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與骨肉相殘的悲劇。 作者憑具體事例去描寫人物性格:如姜氏的偏私狹隘,莊公的老謀深算和共叔段的恃寵生驕,俱刻畫入微、生動傳神,比空言褒貶,更能說服讀者。 註釋. ① 初:當初。 《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 這裡是指「鄭伯克段于鄢」一事醞釀的初期。 ② 申:春秋時姜姓侯爵之國,在今河南南陽。 ③ 曰武姜:武姜,鄭武公妻姜氏,姜是父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謚號是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根據他生前的功過給予的稱號。 ④ 共叔段:共,國名,在今河南輝縣。 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 段是莊公的弟弟,故用叔來表示。 段後來出奔共,所以又稱為共叔段。 共音工。 ⑤ 寤生:寤,通牾,牾逆之意。 寤生,產兒足先出。 寤音悟。

  7. 2019年1月9日 · 忠,是一種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美德。. 今天我們常說某人「盡忠職守」、「忠心」即是這意思。. 「忠」的概念,古今不盡相同,先秦時期的《左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