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9日 · May 19, 2020. 5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亦是進入夏天後的第二個節氣。. 踏入小滿,陽氣及日照時間更加長,加上因為夏天穀物開始生長飽滿,故將此節氣名為小滿。. 小滿陽氣旺盛,天氣更加炎熱。. 根據《黃帝內經》:「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

  2. 2024年4月18日 · 作為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氣溫持續升高雨量增多空氣濕度高如果日常運動量不足長期處於室內冷氣空間人體更加容易感受和聚積濕氣即使剛剛睡醒也沒有精神感覺疲累容易出現頭暈欲嘔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甚至腹脹肚瀉等等 ...

  3. 2024年5月20日 · May 20, 2024. 陽光普照,天氣已經非常炎熱,順利進入夏天第二個節氣「小滿」了。 小滿,指的是穀物開始生長飽滿,仍未成熟,故名「小滿」。 進入夏天,天氣炎熱又潮濕,人體也容易聚積濕熱,建議可以多吃清熱濕的瓜果,例如青瓜、絲瓜、節瓜、苦瓜、老黃瓜、冬瓜等等。 目錄. 夏天來臨中醫建議多吃這個! 中醫推薦夏日養生湯水. 相關內容: 夏天來臨中醫建議多吃這個! 醫師特別推介夏天開始,大家可以多吃苦瓜製作成主食、湯水和茶飲在這段時節享用。 苦瓜,是夏天經常食用的蔬果,性味苦寒,可有消暑清熱降火解毒的功效。 入胃、大腸經。 具有控制血糖、降低膽固醇、預防糖尿病、防癌等療效。 苦瓜適合用來煮湯、涼拌、烹調及製成苦瓜茶。 一般香港經常買到的有三個品種,分別為山苦瓜、大頂苦瓜和青皮苦瓜。

  4. 2024年3月5日 · March 5, 2024. 「驚蟄」(蟄音直)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雨水」過去,春雨綿綿滋潤大地,緊接「驚蟄」,意味着打響春雷,驚醒了動物和昆蟲。 目錄. 冬眠的動物 被春雷驚醒了. 春季飲食建議. 春天肝氣升發太過 易頭痛耳鳴. 春雨綿綿 注意保暖. 疏通膽經 解鬱悶. 春天適宜多做適當的運動. 自製驅蚊蟲香囊. 相關內容: 冬眠的動物 被春雷驚醒了. 「蟄」是冬眠潛藏的動物,所以「驚蟄」就是春天的雷雨驚醒了冬眠的動物,春雨滋潤大地,萬物生長蓬勃,天氣氣溫開始上升,植物開始萌芽生長。 春季飲食建議. 春天養生在於疏肝養脾,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味補益脾氣,如小米、糯米、淮山、大棗、桂圓等。 飲食清淡,多蔬果為主。 少吃油膩之物,多吃健脾濕的食物,如白扁豆、赤小豆、淮山、薏苡仁、蓮子等。

  5. 2024年2月1日 · 「立春」動起來. 建議早上起來,頭髮可以不綁起來、穿着寬鬆的衣服,在最自然放鬆的情況下,進行放鬆舒展的運動,例如耍太極、緩步跑、瑜伽、散步等。 做運動後加強血液循環,對改善氣血的流通非常有幫助;另外亦都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力。 保持做運動的習慣,可以舒緩情緒,保持身心舒暢。 除了多做運動也可以適量的曬太陽,幫助體內的陽氣升發,如果能夠微微發汗,也可以改善「春困」的情況。 伸延閱讀: 【二十四節氣教室】小寒將至 中醫推薦小寒養生之道和食療. 春天重在於疏肝、養肝. 在春天陽氣初生的日子裏,重在於疏肝、養肝,「疏」的意思是可以令氣機暢順,適宜多吃「辛甘發散」的食物,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酸味收斂,不利陽氣和肝氣之緩緩升發。

  6. 2021年3月12日 · 1. 為患者檢查牙齒. 2. 注射麻醉藥. 3. 去除蛀牙及深入髓腔. 4. 去除牙根分支的神經線. 5. 根管填充及修補牙齒. 杜牙根後護理. 杜牙根 VS 剝牙? 杜牙根治療目的及原理. 杜牙根是常見的牙醫治療方法,但曾聽過有不少患者表示不願意杜牙根,稱擔心杜牙根後會令牙齒變得脆弱,更有人寧願直接剝牙,免卻煩惱。 其實,若患者損壞牙齒的根部穩固,牙醫是不太會建議患者直接剝掉牙齒,而杜牙根正正是修補牙齒的最後一個方法。 不過,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醫生不會建議患者杜牙根、反而直接剝牙,包括牙根斷裂、蛀牙感染延伸到根管之內、患者有強烈嘔吐反應,甚或是患者牙根系統過於複雜導致杜牙根成功率不高等等,這些情況並不適合杜牙根,只能直接剝牙。 至於甚麼是杜牙根?

  7. 2022年11月10日 · 一文睇各國最新入境限制. 博士續指,第三類症狀是「情緒反應」,患者會充斥憤怒、悲傷、恐懼、緊張、擔憂、無助及內疚等情緒。 最後一個症狀「思維反應」,患者會突然閃回事件,反覆於腦海中重新經歷事故一刻,甚至發惡夢、難以集中精神及自責。 遇上事故後出現急性壓力反應屬正常反應? 博士指,除了倖存者外,遇難者家屬或現場救援人員亦有可能受情緒衝擊而出現急性壓力反應,乃屬正常反應,大多數人持續上述症狀數日至續星期後會逐漸緩和。 不過,她提醒大家,如果出現有關症狀持續一個月仍未有所改善,甚至影響正常生活時,可能有機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伸延閱讀: 【兒童疫苗接種】聯合科學委員會同意新冠疫苗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 接種首兩劑復必泰疫苗需隔8星期. 持續出現急性壓力反應或患創傷後壓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