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5日 · 「電影《阿甘正傳》中,男主角阿甘因為失戀展開了一個人的長跑,著,猛然停下腳步時,發現身後已是滿滿的追隨者;祁家威也是,一個人在同運這條路上著,不知不覺身後的人多了,一個人的慢跑默默長成了25萬人的長長隊伍。

    • 不依賴視覺,「盲狗」靠觸覺就可靈活行動
    • 兩種全新演算法,讓機器狗不用看就能站穩步伐
    • 可彌補視覺系統死角問題

    ▲MIT 的四足機器人 Cheetah 3,靠著觸覺便能在各種地形來去自如。(影片/取自 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根據《MIT News》報導,Cheetah 3 重 90 磅(約 40 公斤),外型接近波士頓動力狗 SpotMini,差別在於它並無搭載鏡頭或其他環境感測器,僅僅憑借觸覺就能在複雜環境中自由移動。 MIT 機械工程副教授 Sangbae Kim 解釋,如果機器人過份仰賴視覺,將很難臨機應變處理狀況,同時將拖慢行動速度,但若是以觸覺為依據,機器人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應對意料外的阻礙。 此外,機器人設想的應用場合,大多是人類難以深入的險峻地帶,比如狹窄如迷宮般的地洞深處、充滿致命輻射物質的毀損核電廠等等,在這些條件惡劣的地區,只能透過視覺認識環境的機器人,行動將處處受...

    也因此,MIT 以兩種新開發的演算法,賦予沒有雙眼的 Cheetah 3,仍有辦法在複雜環境下順暢移動的能力;概略來講,第一種接觸檢測演算法(contact detection algorithm)讓機器人知道何時出力、踩到會滑動的樹枝、石塊時,身體該怎麼反應才不至於跌倒。 而第二種預測模型控制演算法(model-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則讓機器人了解每一步該出多少力、如果這一步用這麼多力,那半秒後會發生什麼事?計算出適當的力道,才能維持平衡順利移動。

    透過這兩項技術結合,Cheetah 3 擁有十分卓越的越野能力,實驗中它能夠輕易攀登滿佈障礙物的樓梯、躍上 76 公分的桌子,即便中途被研究人員突如其來拽下樓梯、拿木棒推,依舊維持著良好平衡。 研究人員認為,觸覺技術將能彌補影像資訊為主體造成的疏漏,例如當踩到鏡頭畫面中未拍攝到的物體時,以往的機器人很可能會當場摔跤,但若有這項觸覺技術支援,機器人便能即時做出反應。 ─ ─ (本文經合作夥伴 智慧機器人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影/爬樓梯免看路!MIT 開發「不長眼」機器狗 靈活堪比波士頓動力 SpotMini〉。)

  2. 2019年4月2日 · 文/田徑教練 津田誠一. 各位是為了什麼開始跑馬拉松呢? 提到夢想二字或許太誇張了點,但應該有什麼目的才會開始跑步。 或許一開始並未想到要跑馬拉松,而是以減肥或健康管理為目的。 其中大概有不少人是因為「跑過一次以後,覺得跑完喝的酒特別美味,就一直跑下來了。 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一點一滴地加長跑步的距離,就能參加十公里或半程馬拉松的比賽,然後野心變得更大,開始在意起時間來,最後終於大膽挑戰全程馬拉松。 我猜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迷上馬拉松。 不知不覺間,開始在平常的練習中對每個月跑的距離、縮短的時間耿耿於懷,忘了當初跑步目的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要基於「今天得跑完二十公里」「必須保持在每公里四分半的速度才行」這種不得已的感覺來跑,而是打從心底感謝今天還能跑。

  3. 2017年2月9日 · 吳玲瑄 2017-02-09.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要交報告的最後一天,才熬夜趕出作品的經驗? 想好今年年度目表就是這三項,結果到了年底發現一項都沒有達成? 或是想完成甚麼夢想,但是遲遲無法過跨出那一步? 這些全部都是所謂的「拖延」現象,提姆.厄本(Tim Urban)是為高人氣的部落客,身為常常要發表文張的人,他卻說自己是個拖延大師,不但報告可以最後一天才完成,連畢業論文都是最後 72 小時不眠不休寫出來的。 在他的觀念中,「拖延」這件事當中分為三個角色: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和恐慌怪獸。

  4. 2019年7月5日 · 原則1:坦承真實狀態,確保雙方認知一致. 延續剛提到的溫柔拒絕法,在職場也同樣適用。 假如今天主管交付過多的工作量,或在已經忙不過來的情況下,又把棘手的突發狀況交給你負責,有些人基於怕被討厭、影響考績等理由,會選擇委屈自己、迎合別人。 但是,御姊愛認為,比起隱藏內心想法,更該做的是「坦白」,以及深入了解溝通對象的出發點和目的,思考雙方都能接受的做法。 舉例來說,你可以將手上正在忙的事情列出來,表明自己並非不想幫忙,而是現階段沒心力處理,或沒辦法達到主管追加的要求,說不定對方此時才意識到工作分配有問題,願意主動幫你調整工作優先順序等,就算最終改變不大,至少也善盡告知自己狀態及進度的義務。 原則2:再著急,也要留給對方消化空間及沉默權利. 「你有在聽我說話嗎? 為何都沒反應?

  5. 2015年4月22日 · 孩子能追趕跑跳碰之後,換五花八門的追蹤器上場, KidsSoSafe 兒童定位手錶 (下圖上)動物造型吸引小孩,讓全家安心出遊。 如果孩子跌倒了, V.Alrt 智慧手環 (下圖下)會立即通知父母。 呃… 孩子需要像重刑犯一樣隨時被追蹤嗎? 通知顯示孩子跌倒了,是要開始擔心直到下班嗎? 智慧手錶:生理資訊、定位追蹤一把掌握. 只要你有心, Apple Watch 智慧手錶 (下圖)也可以用來保護孩子,影片動態、GPS 定位、生物感側(心率感應、加速感應)應有盡有。 有了這些數據,就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嗎? 地表最差媽媽:別打開蚊子箱!

  6. 2017年3月21日 · 來自台灣的語言學者彭駿逸是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他在2012至2016年期間完成170頁的博士論文,探討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以及到底什麼是台灣腔。 論文共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 「台灣人講話好聽」這件事,常被中國網民拿出來討論 。 網民甚至好奇,「台灣人是故意說台灣腔的嗎? 」網路還有文章教人如何練就一口標準的台灣腔。 (截自百度知道) 中央社提供。 彭駿逸大學時期曾到澳洲當交換學生,那是他第一次碰到中國人,對方當時告訴他,「你說話和台劇的人好像」。 那天起,彭駿逸便一直思索,是語言學的那一部分讓中國人覺得這是台灣腔,是用字遣詞或者語法、語音? 他歸納發現, 台灣腔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是「啊、啦、吧」等語助詞很多 ,對中國人來說,也是最明顯的辨識方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