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是以諸共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 以若入密速能圓滿二資糧故。 修行者以共下、共中、上士道三種淨治內心之後,就應該開始學習密乘了。

  2. 2020年3月8日 · 廣論消文115 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消115 114頁7行-115頁8行. 【教授所出勝利分八:一、得入內佛弟子者,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然共稱許覺窩與寂靜論師,以有歸依而為判別,謂得歸依,乃至未捨。. 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 ...

  3. 中士複習—日常法師. 《講上士時複習中士》 廣論170頁. 煩惱—苦集滅. 六想當中假如第一個想生不起來的話,下面都是空話,第一個想有了以後,下面都有了。. 現在就從中士來認識:我們千真萬確是在無明大病當中。. 請翻到《廣論》一百七十頁 ...

  4. 2020年11月2日 · 總如生子俱須父母,支圓滿亦須方便、智慧二品,特須方便上首 發菩提心,智慧上首通達空性。. 總的來說,如同孩子的出生時需要父母教養撫育,的支分圓滿也必須兼具方便與智慧二分,特別需要方便為上首的發菩提心及智慧為上首的通達空性。. 方便與 ...

  5. 56 P55L3 ~ P57L1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然如何者思擇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謹當解釋。】 所以,真正的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需要觀察思擇的觀察修;一種是安住於一境而修的不思擇修 (止住修)。那麼何種是觀察修?

  6.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7. 2020年10月27日 · 廣論消文200 《親友書》云:“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為惟一。. 廣論消文200 200頁8行-201頁6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六、教誡依止隨煩惱的對治. 又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妄念、不正知等諸隨煩惱最易生起,障修善品,當知過患修習對 ...

  1. 相關搜尋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