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海外升學心理學 相關

    廣告
  2. 了解英國大學學位、英國聯招(UCAS)申請辦法、大學銜接課程科目選擇、收生要求及學費等升學資訊. 香港學生可透過本中心報讀超過 125 所英國大學的大學及銜接課程

    • 英國TOP-UP學位

      根據經驗,除部份專業學系外

      成績良好的學生可升讀學位二年級

    • 英國大學預備班

      一年制,銜接學位課程一年級

      科目選擇包括商科、法律、建築等

  3. Education Rooted in a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Service, and Community. Learn More. Prepare for a Changing World at The Chicago School. Apply Now.

  4. 西班牙歷史最悠久英語授課牙醫系學士學位,歷屆校友牙醫師執業地遍佈歐美亞及大中華區! 國際級教授+歐系嚴謹培訓,全球獨家限額招生,在地臨床實習,歐盟牙醫師執照,可返港考牌!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5日 · 2019年5月15日.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there is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以突顯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兒童和青少年經常面對不同的轉變或困難,例如:升學、考試、患病、與家人的關係、交友等。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應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 不少研究指出精神健康是可以透過教育和生活經驗加以培育,學校和家庭的生活體驗為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教育局非常重視學生的普及性精神健康推廣工作,包括在不同層面透過整體規劃學校課程、積極推動不同的成長和輔導計劃、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以及加強家校合作等,提升他們面對逆境和處理困難的能力。 學校課程和其他學習活動 促進全人發展.

  2. 2023年10月11日 · 2023年10月11日. 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 即日起接受申請,12月29日截止。 有意於2024至25學年起入讀境外世界知名大學學士學位或研究院課程的合資格香港學生均可申請。 教育局表示,計劃以香港最出類拔萃的學生為對象,擇優而取,以培養對社會有承擔且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年輕傑出人才,讓他們在接受世界一流水平教育後回港,長遠提升本港的人力資源和競爭力。 獎學金得主無須通過入息資產審查便可獲發獎學金支付學費,上限為每年30萬元,並會獲政府和其他界別提供一系列支援和導師服務。 另外,通過入息資產審查者每年最多可領取20萬元助學金,以支付生活和其他學習開支。 計劃的甄選準則包括申請人的學業成績和其他個人特質,如領導才能和潛質、對社會的貢獻和承擔等。

  3. 2022年1月2日 · 提升精神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 每年1月和2月,正是學校的考試繁忙日子,學生或許會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萬一成績不如理想,學生如未能處理好本身情緒,或會引致極大的憂慮和失望。 我們促請學校多加留意學生的表現,並從以下方面提升學生的精神健康;如有需要,即時給予學生適當輔導和跟進。 師長們應協助學生明白,壓力和不如意事無可避免,了解適合自己的紓緩情緒方法,不讓負面情緒累積才是最重要的。 研究發現充足的睡眠對學習、記憶及穩定情緒都很重要;同時,多做運動及適當閒暇活動,可保持正面情緒及紓緩壓力。 學生在考試期間尤應保持充足睡眠,並恆常地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好好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特別是在長假期復課後和發布考試成績的時候更為重要。

  4. 2023年10月25日 ·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青年是香港的未來,由2024至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專上院校可因應本身條件,循序漸進吸引更多外國,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內地的學生來港升學

  5. 2021年1月31日 · 為鼓勵學生和家長善用正向的技巧和心態應對考試壓力,教育局上月製作了兩款電子海報,以輕鬆和口語化的形式介紹如何在疫情下積極準備應試。 電子海報已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主頁>教師相關>防止學生自殺及關注學生精神健康>相關資源套及指引)及傳送給全港學校。 我們將於2月推出另外兩款電子海報,幫助學生和家長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不同的考試結果。 我們鼓勵學校廣泛傳送電子海報給學生和家長,並把海報張貼在校內的當眼處(如課室、走廊)。 我們亦歡迎學校上載電子海報於學校網頁內,加強推廣以上信息。 教育局一直致力透過不同的措施促進學生的情緒健康,以及鼓勵學校未雨綢繆,在校園發生危機事件前,就不同情境作充足的準備。 我們在本學年初已更新了學校《危機善後介入工作及心理支援》應用手冊,並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學校人員參考。

  6. 2022年9月29日 · 2022年9月29日. 教育局表示,要令學生擁有健康快樂的校園生活,關鍵之一是加強他們與學校的聯繫。 學校可策劃不同活動,促進師生互動,協助學生與朋輩建立友誼。 校方與家長也應留意學生的精神健康,為他們提供情緒教育。 以下是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陳惠敏9月29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 文章 : 建立聯繫感 加強抗逆力. 如何讓學生擁有健康校園生活?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讓學生與學校產生聯繫感,這也是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元素。 聯繫感是指學生感到自己與所屬的群體之間有聯繫,覺得自己獲群體中的成人及朋輩關顧和接納。

  7. 2021年9月26日 · 每名家長需接受八小時的培訓,以加強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和認識,提升識別和支援有精神健康困擾子女的能力,以及去除向人求助的負面標籤。 由於家長對工作坊的評價十分正面,本學年工作坊的名額會增至500名,讓更多家長可以接受守門人的訓練。 是次工作坊以高小家長為對象,家長可於下月透過「校園.好精神」網站報名。 為方便家長能時刻重溫促進子女精神健康的方法,工作坊設有家長小錦囊,家長可於「校園.好精神」網站下載,並可放在家中當眼處,隨時隨地照顧自己和子女的精神健康。 學校亦可參考工作坊的相關資源,策劃校本家長活動,與家長攜手成為子女及學生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