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1日 · 張愛玲是 20 世紀公認最傳奇的文學現象: 1943 年春張愛玲見到了上海著名作家和編輯周瘦鵑獲得賞識 1943 年和 1944 年的兩年中得以連續發表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 ...

  2. 2021年6月9日 · 出版: 2021-06-09 18:49 更新:2021-06-17 15:27. 【編按】在藝術館看古典繪畫時,你會習慣想像作品成畫的時代背景、畫家的身世等事情嗎?. 你會焦慮要否讀完全部展覽資料與作品說明嗎?. 我們又可否換個角度,直視在此時此地的畫,向當下的我們訴說著 ...

  3. 2021年2月18日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寓樂頻道推出的藝術欣賞101系列第十集:《香港藝術不東不西 混統美學》就能看到香港藝術家如何「不東不西」,並在生活中取材創作:

  4. 2021年1月29日 · 真要找,可能是年輕時沒有好好鍛煉身體。. 現在每一天量度血壓、血糖,都正常,就是美好欣慰的一天。. 作者簡介|何福仁,香港出生、成長。. 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 寫作多年,文類廣泛,包括詩、散文、讀書隨筆、文學評論、先秦史傳散文賞析;並有與 ...

  5. 2022年6月10日 · 為學生呈現震撼畫面. 負責今次電子學習配套計劃的羅嘉怡博士表示,藉此讓學生安坐課室也可有多角度思維,藉著以讀帶寫,讓學生在寫作時更言之有物,「好像《香港地質公園》並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你要他們寫出當中震撼的畫面,是有難度,因為沒有體驗,要他們寫對面的公園都寫不出來,但將讀與寫結合後,帶領學生一步步進入科技世界,然後再用沉浸式的學習,即帶着眼鏡進入場景,學生可以一步一步適應科技。 + 2. 「因為大家的興趣不同,有人旅行喜歡行街市,有人喜歡行跳蚤市場,有人喜歡博物館,現時可在老師安排的同一課題下,大家在隨自己喜歡的路走,不脫離課程,當看到相關文章之後,學生就會有更深感受,如果沒有這個經驗,他們就當作是平常的一篇文章。

  6. 2021年4月29日 · 在各樣可能出現的議題以外容許我們先安靜地欣賞這部作品。 本版引錄志文出版社《海市蜃樓.橘子》(1991)文潔若翻譯的版本,供讀者細讀。 文末附相關閱讀材料,可更了解作家生平與作品。

  7. 2018年6月6日 · 林燕妮是香港80年代的高產作家之一,亦有為《明報》、《新報》、《明報周刊》等撰寫專欄。(網絡圖片) 《明報》今日刊出林燕妮生前寫下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以「我又見到永恆」為題,淡淡說出對時光的體會,「別人看我,何等精彩,何等燦爛,我看別人,明白一切盡在流光之中,時間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