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402億港元(2020年3月31日止). 市值. 0.6732億港元(2020年10月30日止). 網站. yingkeetea.com/. 記茶莊 中環 店. 英記茶莊 銅鑼灣 店. 英記茶莊 灣仔 店. 英記茶莊 ( Ying Kee Tea House , 港交所 : 8241 )是 香港 著名的老牌 商號 之一。.

  2. 英記茶莊中環店 英記茶莊銅鑼灣店 英記茶莊灣仔店 英記茶莊( Ying Kee Tea House,港交所:8241)是香港著名的老牌商號之一。 歷史 1881年,清朝 光緒八年於廣州由陳朝英創立,第一支店位於西關 十八甫北。中共建政後的1950年,英記茶莊遷店至香港 中環,避開了令眾多廣州商號被當局充公的 ...

  3. 英记茶庄 ( Ying Kee Tea House , 港交所 : 8241 )是 香港 著名的老牌 商号 之一。 历史 [ 编辑] 1881年, 清朝 光绪 八年于 广州 由陈朝英创立,第一支店位于 西关 十八甫 北。 中共建政后的1950年,英记茶庄迁店至 香港 中环 ,避开了令众多广州商号被当局充公的“ 公私合营 ”。 1988年于 日本 东京 开设分店, 家族 生意至今已经守业至第四代。 陈朝英原籍 广东 中山 ,原名陈杰卿,陈朝英是别名。 现时英记茶庄由其后人陈根源、陈广源(Lawrence Chan)、陈树源,及陈达源4兄弟主持,现香港总店位于柴湾工业区。 2018年4月16日于 创业板 挂牌上市。 参见 [ 编辑] 茶叶. 外部链接 [ 编辑]

    • 歷史
    • 村內建築
    • 外部連結

    鑿石建村

    茶果嶺村建於清朝初期,在香港開埠前已經有人聚居。其位置因爲有可以採礦花崗岩及瓷泥的機會,所以不少客家人落腳並聚居於此。昔日茶果嶺為首,與牛頭角、茜草灣和鯉魚門合稱「九龍四山」。此地出產的石塊曾經作為香港終審法院、舊中國銀行大廈、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虎門炮台等石造建築的材料。當時聚居於此的氏族主要姓鄧、羅、曾、黃、邱。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訂後,茶果嶺村被納入新界範圍。到了1937年,港英政府劃分開新九龍,從此村落成為市區一部份;不過這些原屬新界的鄉村(當中13個規模較大的組成了九龍十三鄉)因此沒有了原居民的身份,並且失去了《新界條例》所包括的丁權。

    戰後發展

    二次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茶果嶺村人口急增,進駐人口大量興建木屋及鐵皮屋,令該處成為一個大型寮屋區。高峰期有逾一萬人口居住,現時剩下約300人。 茶果嶺村地理位置較市區偏遠,村民以前在交通上需長途跋涉。海邊一帶有碼頭提供嘩啦嘩啦等船隻服務連接筲箕灣。其偏僻位置卻吸引不正當的業務進駐,曾經有賭檔、私酒釀製、毒品販賣等,所以有一段時間茶果嶺又被稱為「小澳門」;而根據1948年的報紙報道,當時距離茶果嶺最近的警局遠至九龍城。 隨着1960年代觀塘和油塘發展工業區,政府在觀塘至油塘進行填海工程並興建道路,包括茶果嶺道貫通兩地,夾在中間的茶果嶺村交通亦因此較之前便利。不過,2019年政府宣佈計劃收回村落興建公營房屋,令市民質疑交通流量的負荷。

    拆遷重建

    戰後的市區擴張,都曾幾近威脅茶果嶺村的存亡。例如鐵路方面,政府考慮過開通一條火車線直達茶果嶺以發展工業;另亦曾建議開闢三條公路,其中牽涉拆除茶果嶺大街兩旁的房屋,兩者均受到村民和附近工人極力反對。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港英政府曾經打算把茶果嶺村寮屋區作收地,但後來因地契複雜而擱置。 特區政府在梁振英任期亦提出重建計劃,最後未有實行。2019年3月,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政府會採取「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包括把竹園聯合村和牛池灣村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而茶果嶺村則屬「未決定用途」地帶,而在同年10月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把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收回作建屋之用。其中茶果嶺村規模最大,佔地4.65公頃,住戶逾400戶,估計重建後提供約3000伙。 重建消息傳出後,茶果嶺鄉民聯誼會夥拍私人發展商萬彩國際,在2020年3月中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劃5幢公營房屋和2幢私人住宅,並保留4幢歷史建築。惟規劃署於同年5月中表示反對,申請會稍後經城規會審議。

    茶果嶺天后廟

    現址的茶果嶺天后廟為1948年興建,並於1999年進行復修,屬「兩進三開」佈局。 最初建於1825年的天后廟位處海邊,後來在1912年因風災而摧毀,其後1941年九龍四山的村民籌錢舊址重建。不過1947年亞細亞火油公司在附近建設油庫,廟宇拆卸,並應村民要求在現址建新廟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它也是香港僅存兩間的同類型花崗岩石廟之一。

    羅氏大屋

    位於茶果嶺道50A、51及51A號的羅氏大屋是村內最古老的建築物,於1855年用原地採礦獲得的花崗岩建造。

    四山公立學校

    位於天后廟旁,1952年開學以補償原本四山義學。學校開辦時很受歡迎,但村民隨着交通改善到市區求學,入學人數漸少至1993年結束。劉丹、羅家英等名人都曾經在此讀,舊時學校學費每月$3,而相比當年英泥廠工人的$1.5日薪。

    2019年施政報告:第19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18世紀. 葉還在販賣. 參考資料. 文化. 自 18 世紀以來,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飲用國之一,人均年供應量為 1.9 公斤(4.2 磅)。 最初是歐洲上流社會的飲品,後來逐漸傳播到各個階 層,最終成為了一種常見的飲品。 不過,它仍被認為是顯現國身份的重要一 部分,也是國文化和社會的一項顯著特徵。 在國和愛爾蘭共和國,的飲用方式和偏好各不相同。 雖然通常與牛奶 一起飲用,但是單喝某些品項或加入檸檬也是很常見的。 糖是任何品項中皆受 歡迎的添加物。 每天都會飲用的,例如英式早餐,在杯子中加入牛奶和 糖,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組合。 通常搭配三明治、烤餅、司康、蛋糕或餅乾, 這造就了國著名的習俗,也就是把餅乾浸泡在中。 歷史.

  5. 惟後來莊士敦道的行人路需要擴闊,因此大廈露台邊緣的垂直界線現今間接顯示了以前的闊度 [4]。 租戶 G/F祺棧茶行 4/F:大慈醫舍 5/F:香港符氏宗親總會 7/F:新興同鄕會 10/F:英京迎賓館 鄰近 振安押 灣仔道 大有廣場 莊士敦道 菲林明道 中匯大樓 灣 ...

  6. 1894年(清光緒20年)11月,當時著名葉外銷洋行「嘉士洋行」的籍商人范嘉士(Francis Cass)透過中間人向滬尾草寮外鼻仔頭居民紀化三,以2千4百銀元及「盡斷根永遠出租田園山埔地段字」的名義承租約一甲的土地,並興建倉庫,經營葉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