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端午節的故事 - 屈原投江. 屈原是古時候春秋時代楚國的大臣,他很愛國,也很關心 老百姓的生活。. 他時常協助楚懷王,無論是制定法律,或者外交事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人們也十分愛戴他。. 可是,有一個大臣叫靳尚,他非常嫉妒屈原,常在楚王面前說是屈 ...

  2.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故國滅亡的消息,選擇以身殉國,後人為他的高尚情懷所傾倒,把屈原投江的這天定端午節,以此來紀念他。 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為我們歌頌。

  3.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投江的故事.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 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 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 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4. 2013年6月8日 · 端午传说——屈原投江(中英) 2013-06-08 语际翻译.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5. 後世 端午節 粽子 即是為紀念屈原。 家世. 屈原像,明 陈洪绶 繪. 屈原出自楚国 公族 屈氏 ,屈氏与 昭氏 、 景氏 并称王族三姓,屈原曾任 三闾大夫 ,據說就是掌管昭、屈、景三 氏 的事務。 屈,昭,景为楚国大姓 [9] [10] 。 屈氏子孫如 屈重 、 屈完 、 屈到 、 屈建 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 屈原的父親叫 伯庸 。 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为高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 秦國 俘虜的大將 屈匄 。 屈原 楚辭 《 九章 》中的《 惜誦 》曾說道: [11] 「忽忘身之賤貧」。 可能当时 貴族 家庭已衰落。 出生. 生地.

  6. 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無奈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屈原感到失望,就投汩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 ...

  7. 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長沙附近汨羅江,楚都被秦攻破後,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心情下,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了;約為前278年6月6日,頃襄王二十一年,當時屈原62歲

  8.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 ...

  9. 2020年9月1日 ·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众说纷纭 。.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 楚国 诗人屈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的 吴国 名将 伍子胥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 晋国 大臣 介子推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 东汉 时期的著名孝女曹娥……在这些说法里面 ...

  10. 2016年6月8日 ·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