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www.wastereduction.gov.hk › zh-hk › waste-reduction-programme綠在區區 | Waste Reduction

    綠在區區」至今已有約22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9種常見回收物。除了支援社區回收,「綠在區區」亦會舉辦多種環保教育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3. Body. Q1: 甚麼是綠在區區」? 在重新塑造的綠在區區品牌下環保署轄下的11個回收環保站」、76個回收便利點和約130個回收流動點組成全新的社區回收網絡覆蓋全港18區接收9種常見的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和紙包飲品盒)。 Q2: 「綠在區區所收集到的回收物會如何處理? 收集到的回收物會經過分揀,再運送至經環保署核准的下游回收商作後續妥善處理,包括將塑料在本地循環再造。 有關回收量及下游回收商資料可瀏覽各「回收環保站」或「回收便利點」的社交媒體專頁所發佈的季度報告。 廢紙. Q3: 哪類廢紙可以回收? 報紙書刊、辦公室用紙、瓦通紙(即紙皮)均可回收,其他類型的廢紙(如教科書、補充練習、學校筆記簿)等亦可回收。

  4. 2021年1月18日 · A A A. 2024年的民生熱話之一必定是垃圾徵費不想以後日日苦思如何將各種垃圾放入指定膠袋除了源頭減廢妥善回收也是一個好方法。 「綠在區區是環保署推行的大型社區回收網絡近年配套漸見成熟截至2024年2月已在全港設有超過170個公共收集點包括固定位置的11個回收環保站和40個回收便利點另外亦設有百多個流動回收點近期更在114個公共屋邨增設智能廚餘機並希望在2024年之內在全港所有公屋設立廚餘回收。 不想停留在「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回收水平,就要睇睇編輯部為大家整理的「綠在區區」最新資訊了! 文:Tiffany,yuki. 圖:Tiffany、各個「綠在區區」Facebook專頁、大嘥鬼 Big Waster、wanbo_hk、大便妹,學環保。

    • 綠在區區回收物品1
    • 綠在區區回收物品2
    • 綠在區區回收物品3
    • 綠在區區回收物品4
    • 綠在區區回收物品5
  5. 2024年1月17日 · 綠在區區回收10種常見物品包括紙張金屬膠樽其他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慳電膽及光管充電池紙包飲品盒和四電一腦提交每種物品可賺取對應的積分。 儲分換領禮物教學. 1.成為綠綠賞會員. 市民可下載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或於任何綠在區區的回收點提交2公斤的回收物領取一張綠綠賞積分卡2.提交回收物賺積分. 市民使用智能回收設備提交回收物時,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所產生的二維碼影像,或綠綠賞積分卡背後的會員號碼二維碼影像。 3.兌換禮物. 累積綠綠賞積分可兌換由環保署提供的禮品,綠綠賞會員亦可選擇捐贈綠綠賞積分予指定慈善機構。 下圖為獎賞一覽: 【爸媽必Follow】全新TOPick親子IG現已推出! 立即睇︰ https://bit.ly/3BN0C4s.

  6. 2024年5月23日 · 何時回收? 「綠在區區的營業時間已於本網站及各設施的Facebook專頁展示。. 尋找附近回收活動日程. 回收資料一站通.

  7. 2024年4月15日 · Apr 15 2024. 回收 垃圾徵費 經一提你 綠在區區. 垃圾徵費預計最快於2023年下半年實施為推動社區減廢環保署正不斷擴展綠在區區回收計劃並在全港18區設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和回收流動點市民可憑綠綠賞積分卡綠綠賞手機APP回收指定物品賺取積分並換領禮品以下整合了綠在區區回收地點8種指定回收物品和積分詳情。 綠綠賞|綠在區區覆蓋全港18區 43個以上回收站. 綠在區區的服務遍佈全港18區,並設有多個「環保回收站」及「回收便利點」,當中「回收便利點」更有夜間自助回收服務,非常方便,另外更有超過100個每週定時定點的街站「回收流動點」,方便居民落街就能參與回收。 11個「環保回收站」: 按此查看詳細地址. 32個「回收便利點」: 按此查看詳細地址.

  8. 2020年12月22日 · 綠在區區回收什麼? CD 可唔可以回收? 實踐環保減廢綠色生活,資源回收政策及回收方法. 環境保護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資料顯示 [1] ,本港都市固體廢物在 2020 年佔 539 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每日棄置 1.44 公斤,低於 2019 年的 1.47 公斤。 根據環保署的分析,近年陸續開展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及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回收量按年上升大約 32%。 我們應該提升環保意識,盡量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用品,從源頭減少產生垃圾、物盡其用後再回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回饋環境。 當然,塑膠分類只是資源回收的一部份,希望接下來的分享可以幫助你認識更多環保議題,同時也是對我自己的提醒,盡力回饋環境、虛心學習更多減廢方法。 實踐環保減廢,分類回收箱環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