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5日 · Share.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臨終病人往往最渴望是不要受苦不要成為負累盡量與家人在一起病人對治療及死亡多了選擇其中不作心肺復蘇術指引》(DNACPR可讓臨終病人免受急救之苦可惜在現存法制下救護員必須施行心外壓此舉不但浪費公共資源亦對死者構成了不必要創傷對家屬也留下遺憾。 末期癌患在家安寧 家人寵物陪伴下送別. 我在個人facebook上,分享了上一期《明報》人生下半場「快活梁心」文章——〈在家離世路崎嶇 支援足夠有得揀〉。 上載不久,收到一位友人留言,分享了個人體驗: 「梁醫生,我實踐了你們推行的『在家離世』。 95歲的爸爸患有末期腸癌。 雖然醫生願意替他做手術,但是他選擇不做,希望在家安寧。 我們就遵照他的意願,在家照顧他。

  2. 2020年11月14日 · 蔡思貝胡鴻鈞關係漸明朗 余德丞無想過用甩難去形容 (14:58)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14日. Share. 余德丞稱他跟蔡思貝及胡鴻鈞是好朋友,三人會經常一齊食飯。. (林祖傑攝). 【今日直擊】 余德丞今日獲邀出席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2020-2021活動 ...

  3. 2021年2月22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2月22日. Share. 修訂條文——政府計劃修訂《死因裁判官條例》的條文,為將離世者提供醫院以外的選擇。.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Piyapong Thongcharoen@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離世,是不少人的心願。. 香港 ...

  4. 2021年4月5日 · 簡單說,心臟會把肺部高含氧量的血,經動脈運輸供應到身體各處,亦會把血液從身體各處經靜脈集中送往肺部「加氧」。 因此,如果其中一方有病,不但影響本身功能,還可能因「合作失衡」而損害另一方的正常運作。 左心室功能受損 可致水腫. 水腫(pulmonary oedema)就是一個好例子。 它的產生是源自肺部內血管壓力上升,導致液體排出血管至肺部組織的速度過快,產生「水浸」的現象,令病人呼吸困難,甚至因為細血管破壞而產生粉紅色帶泡痰涎。 因為心臟疾病而引起的「源性水腫」(cardiogenic pulmonary oedema)是一個常見的內科病例,左心室功能由於心肌梗塞或其他病變受損,因而影響「鄰居」肺部,使到肺靜脈血壓上升,產生上述水腫現象。

  5. 2024年4月7日 · 安老服務和善終服務為人熟知寧養服務的名字相較陌生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創會會長吳宇峰說寧養服務亦可稱為善終服務,「主要專注臨終關懷服務例如被醫生診斷只餘下3個月至半年壽命的晚期病人)」,通常這些病人到臨終階段不再接受入侵性治療例如維生治療中的心肺復蘇術。 公私營寧養院提供服務. 寧養服務分為寧養住宿和家居寧養,吳宇峰說申請寧養住宿的人,其家居環境未必有配套適合照顧臨終病人。 香港目前有3間自負盈虧的寧養院,分別是「靈實司務道寧養院」、「賽馬會善寧之家」及「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提供自資的寧養住宿和紓緩照顧服務,其中香港防癌會設有「慈善愛心病牀計劃」,為其轄下的「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一些合資格的基層臨終病人供低收費甚至免費的住院服務。

  6. 2024年5月18日 · 立法會周五17日繼續二讀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下稱草案》),擬為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簡稱DNACPR order制定法律框架政府另修訂精神健康條例消防條例》,消除與預設醫療指示及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矛盾的法律障礙。 立法如何保障病人和醫護權益? 預設醫療指示不等同「安樂死」或「醫生輔助自殺」,不能要求醫生施用或處方藥物結束生命,也不可拒絕基本護理和紓緩治療。 基本護理包括經病人口腔提供營養和水分,至於紓緩治療,或有人當成放棄治療、不積極醫治病人。

  7. 2022年4月24日 · 醫管局寫是用以強調這只是有關心肺復蘇術的治療選擇而不包含病人會或不會接受其他維生治療」。 謝俊仁解釋CPR爭分奪秒但AD中詳列了多種情形前設是如果在什麼病情下就不接受某種治療」,即要確定當事人已處於在AD中指定的病况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