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8日 · 老舍短篇小說《斷魂槍》,便是他將武術融入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小說故事講述清朝末年,身懷絕技「五虎斷魂槍」的鏢師沙子龍無奈把鏢局解散,轉去經營客棧,收藏武藝,而「五虎斷魂槍」的槍法也只改為家族中秘傳。

  2. 2020年1月5日 · 也斯:香港的故事,為甚麼這麼難說?. 撰文:致寧. 出版: 2020-01-05 18:30 更新:2021-01-05 20:10. 1. 撰文|致寧. 今日是香港作家也斯(梁秉鈞先生)逝世六周年。. 黃淑嫻教授昨天在《號外》寫道:「也斯活過了香港的盛世,為香港寫下無數富啟發性的故事,現在 ...

  3. 2020年11月20日 · 1910年今日,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在一個小車站逝世,這個已年屆82歲的高齡老人正在乘火車離家出走。 因為他在晚年與年輕的妻子蘇菲亞意見不合,他要尋求精神上的超脫,結果途中患上肺炎,在嚴寒中撒手塵寰。 托爾斯泰最著名的作品都是長篇小說,包括《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和《復活》(Resurrection)。 今日和大家介紹的卻不是他的小說,而是他在七十歲出版的美學論著《何謂藝術? 》(What is Art?)。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Vintage) 何謂藝術? 《何謂藝術? 》是托爾斯泰晚年思考的結晶。 在寫作此書之前,他已放棄大量財產和著作的版權,希望過一種謙卑的生活。

    • 從音樂開始直到拿起畫筆
    • 《黃・紅・藍》:線條隨風起舞
    • 抽象主義的美學精神

    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是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美學理論家、音樂家以及詩人,他亦是俄裔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的叔父。十九世紀中期的俄國,正是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康丁斯基雖然從小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不過其人生初段一路都跟隨父母的安排——成為一個律師。 直至1896年,三十歲的康丁斯基參與了莫斯科展出的法國印象派畫作展,深受《日出・印象》的藝術大師莫內(Claude Monet)的啟發,毅然決定搬往德國慕尼黑,進入極富盛名的慕尼黑美術學院就讀,自此走上了藝術家之路。 莫內:「印象」是日出那一瞬間的真實感受|人與物 剛開始習畫的康丁斯基,受印象派的影響很深,其中《藍騎士》(Blu...

    康丁斯基成熟期的畫作,大多捨棄了對具體事物的描繪,轉而用心鑽研線條和色彩在人類心理引起的反應,創作了許多純粹由顏色、線條和各式形狀構成的作品,而且其命名往往頗具個性:只標上類似樂章的序號,或者直接以「第幾號構圖」(Composition)為名,以描繪抽象的感覺,作為藝術家個人的情感抒發。 「第幾號構圖」系列: 康丁斯基自由抽象的作畫手法是大約在1910年藍騎士時期成形;而在1922 年,康丁斯基受聘到德國魏瑪包浩斯(Bauhaus)設計學院當教員時,他也進入了他抽象派藝術創作的高潮,他的繪畫逐漸從自由的抽象,轉向一種有規則的抽象形式。 《黃・紅・藍》(Yellow-Red-Blue, 1925)可謂是他最具詮釋價值的代表作,這幅飽含規則形狀、直線以及幾何圖形的畫作巧妙地結合了作者情感的熱烈釋...

    若要追本溯源,康丁斯基的抽象美學實然並非原創,其最早見於德國藝術史學家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的著作《抽象與移情》(Abstraktion und Einfühlung)。 沃氏認為,在藝術創造中,除了移情的衝動以外,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衝動支配著,這就是「抽象的趨勢」。抽象的源頭來自於人與環境之間存在著衝突,人感受到空間的廣大與現象的紊亂,在心理上對空間懷有恐懼,並感到難以安身立命,故此心靈既然不能在變化無常的外界現象中求得寧靜,只有到藝術的形式裡尋找慰藉。 人若不能從外界客觀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那唯有將客觀物像從其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價值。所以抽象藝術放棄了具體的內容和情節,突出運用點、線、面、色塊與構圖等純粹且恆久的繪畫語言來表現內心...

  4. 2020年12月12日 · 以單件 挪威最有名的文學、藝術家有兩位——戲劇上是著有《玩偶之家》的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與比他年輕一代的畫家孟克,也就是畫出《吶喊》的人。

  5. 2020年10月21日 · 故事發生在上海和香港,來自上海大戶人家的小姐白流蘇,在經歷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回歸娘家,數年間,她耗盡資財,變得身無長物,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歷盡世態炎涼。 白流蘇前夫親戚徐太太本想為七小姐寶絡作媒人,介紹給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相識,流蘇陪客,並因而認識了范柳原,之後從互相試探開展,到相依為命,真心相許的一段感情轉折。 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 ⋯⋯。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 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 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6. 2022年9月3日 · 除了理論方面的分析,學生們還需根據不同的山水畫作來判斷其繪畫所用的透視法及筆法,以及在蔡德怡老師指導下繪畫「青綠山水畫」作最終回合的比拼。 他們雖然是初次創作山水畫,但在構圖的整體性、設色的技巧、創意等方面都表現不俗,也讓這次文化考察有了完美的落幕。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千百年來文人雅士的詩句中見山水,而山水畫中亦見他們的情操和心境。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薇」4,這「翠薇」,不只是文學、音樂、宗教、建築、陶瓷等,也包含了繪畫藝術,而所有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歷久彌新,留待後人回顧和傳承。 1 詩句來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 詩句來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3 詩句來源﹕王維《山居秋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