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什麼是聖嬰現象?聖嬰現象(El Niño)是一種氣候模式,發生期間沿赤道吹拂的東風減弱,溫暖海水流向東太平洋,導致海洋表面溫度上升,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發生週期為2至7年,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可能引發異常氣候。

    • 什麼是聖嬰現象?
    •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對全球天氣的影響
    • 氣候變遷影響聖嬰現象?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是一種大氣振盪現象,在學術上並稱「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約每隔 2 至 7 年發生一次,其形成原因與太平洋的海洋與大氣環流異常有關。 這種振盪現象的兩個極端,即為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時常導致全球性的降水及氣溫變化。 在正常情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會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暖海水會往西太平洋方向累積,而東太平洋則有海洋深層的冷水補充上來,因此熱帶太平洋會有「西暖東冷」的型態。 但是在某些時候,信風會突然減弱,使原本在西太平洋的暖海水向東調整,導致東太平洋海溫異常上升,此為聖嬰現象,反之則為反聖嬰現象(La Niña)。

    一般而言,聖嬰現象對於臺灣的影響不像其他太平洋沿岸國家那麼劇烈,除了暖冬和春雨變多外,另一個較為顯著的不同是颱風型態改變。 聖嬰現象發生時,由於西太平洋暖海水向東調整,熱帶性低氣壓傾向在遠離陸地的洋面上發展,因此發展空間變大,容易增強為具有破壞力的颱風,例如 2015 年的蘇迪勒颱風。此外,聖嬰現象也可能使南美洲西岸暴雨頻率上升、印尼與澳洲出現乾旱、加拿大及南亞出現暖冬的現象,影響範圍甚至擴及太平洋沿岸以外的區域。 反聖嬰現象的影響則大致相反,因為西太平洋海水更為溫暖,颱風生成位置較為靠近東亞陸地,發展空間較小,颱風生命期的最大強度受到嚴重限制。但在這種狀況下,容易發生「颱風生成不久即發布颱風警報」的現象,例如 2020 年的哈格比、米克拉及巴威颱風。

    既然聖嬰現象會造成極端天氣事件,那它跟氣候變遷有沒有關聯呢?根據研究顯示,聖嬰現象發生的頻率以及可預報度,與氣候變遷並無太大關係,然而在過去數十年中,聖嬰現象的發生次數有所增加,但反聖嬰現象的次數卻日益減少,科學家們目前仍無法確定這樣的改變是隨機波動?是 ENSO 的正常變化?抑或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所導致。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氣候變遷與聖嬰現象之間的關連,但全球暖化與聖嬰現象疊加後,將可導致天氣事件越來越極端,帶來的氣候危機已無法忽略。 2020 年,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該年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到強」的反聖嬰現象,儘管有降溫效應,然而影響地區僅限於中東太平洋赤道區域及南美洲西岸。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全球氣溫仍將高於平常,2020 年依舊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WMO秘書長 P...

  2. 聖嬰現象(西班牙語: El Niño,直譯:「男孩」,中國大陸、香港作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它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國際日期變更線及西經120度)赤道位置產生的暖流有關(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

  3. 在討論氣候變化時,聖嬰現象是最明顯的短期氣候變化,大約2~7年發生一次,屬於自然的氣候變化。. 聖嬰現象的主要訊號雖然集中在熱帶東太平洋,卻對全球各地的區域氣候造成顯著影響。. 科學界對聖嬰現象的研究範圍包括其成因、誘發機制、生命期內的強度 ...

  4. 聖嬰-南方振盪現象 (英語: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或簡稱 聖嬰-南方振盪 、 恩索現象 [1] )是 聖嬰現象 與南方振盪的合稱;早期本以為這兩個現象互不相干,但現在大部分的學者都已經認同這兩件事是互相有關聯的。. 其為發生在橫跨 赤道 附近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1] 厄尔尼诺现象 ( 西班牙語 : El Niño , 直译 : “男孩”,台湾作 聖嬰現象 )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它与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约在 国际日期变更线 及西经120度) 赤道 位置产生的 暖流 有关(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厄尔尼诺现象為“东太平洋升温阶段”,周期可持续二到七年(通常接近四年),此期西太平洋的气压较高、东太平洋的气压较低,降雨多发生在9至11月期间 [2] 。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對的“东太平洋降温阶段”的现象,称为 拉尼娜现象 (西班牙語: La Niña , 直译: “女孩”,台湾作 反聖嬰現象 ),此期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低于平均值、西太平洋的气压较低、东太平洋的气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