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1日 · 聶榮臻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 福駢 ,小名 雙全 , 四川省 江津縣 (今 重慶市 江津區 )人,中國軍事家、政治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十大元帥 之一, 中國共產黨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 聶榮臻早年在 法國 勤工儉學 ,於1923年3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 ,後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 北伐戰爭 。 第一次國共內戰 期間,他參與 南昌起事 、 廣州起事 ,後擔任 中央軍委 參謀長、 中國工農紅軍 總政治部 副主任、 紅一軍團 政委,參加 長征 。 抗日戰爭 時期,他擔任 八路軍 115師 副師長、政委, 晉察冀軍區 司令員兼政委,參加 平型關戰役 ,並開闢晉察冀根據地。

  2. 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 福骈 ,小名 双全 , 四川省 江津县 (今 重庆市 江津区 )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大元帅 之一, 中国共产党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 法国 勤工俭学 ,于1923年3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 北伐战争 。 第一次国共内战 期间,他参与 南昌起义 、 广州起义 ,后担任 中央军委 参谋长、 中国工农红军 总政治部 副主任、 红一军团 政委,参加 长征 。 抗日战争 时期,他担任 八路军 115师 副师长、政委, 晋察冀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参加 平型关战役 ,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

  3.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漢族,字福駢,曾用名聶雲臻,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石院子(今重慶市江津區)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到蘇聯學習。. 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人物轶事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 影视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今重庆市江津区)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早年经历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江津县吴滩场附近的石院子,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1910年正式进学堂读书。1917年夏天,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 聂荣臻广读博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进步杂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营养,渐渐地,聂荣臻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公认的诚挚少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聂荣臻积极加入进步学生的行列,常对同窗好友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每遇国家民族大事,聂荣臻总是感慨陈词,忧国忧民思想溢于言表,常书于文卷之上,教师曾誉其“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因参加家乡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军警当局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并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 1922年,聂荣臻转赴比利时就读于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与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1924年10月,聂荣臻奉命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由于革命的需要,聂荣臻和中国班的同学们一起回国。 聂荣臻在国外共度过了五年多时间。五年里,聂荣臻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实业救国论”者转变为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革命论者,并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聂荣臻从苏联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程。在黄埔期间,聂荣臻坚决主张针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反击。“中山舰事件”以后,聂荣臻被免去了在黄埔军校的职务,调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任特派员。但聂荣臻仍利用各种机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开展工作,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及时向共产党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为北伐作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参与向北伐军中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聂荣臻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

    土地革命

    1927年7月中旬,聂荣臻被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聂荣臻在南昌起义中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战斗失败后,聂荣臻转赴香港。1927年12月,聂荣臻潜回广州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紧急情况下,聂荣臻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从而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聂荣臻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其间,在总结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时,聂荣臻看到了军事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广州起义的一个重要缺点,指出:“以后每个党员都应该学习军事技术,并须注意培养一批军事技术人才。”显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远见卓识。1930年初,聂荣臻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1930年5月到达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艰险而又复杂的地下工作,积极向各革命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及时了解敌情,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1931年,聂荣臻调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 自从顾顺章叛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像聂荣臻这样与顾顺章共过事的共产党骨干人物,已不便继续留在上海。当时,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正需要聂荣臻这样的军事人才。1931年12月,聂荣臻根据组织的决定撤离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聂荣臻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1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在“左”倾冒险主义的执行者要中央红军夺取赣江两岸城市时,聂荣臻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应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发展的正确意见。同年4月,聂荣臻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聂荣臻在指挥战斗中表现出的沉稳和勇敢给毛泽东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同时,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以及领导才能,使聂荣臻由衷地钦佩。聂荣臻从毛泽东那里学到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策略思想,对其以后领导一个大的战略区增益很大。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聂荣臻与军团长林彪率红1军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前卫任务。聂荣臻率部先后突破国民党第一、二道封锁线,并在危急形势下,力排众议,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从而保障了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使蒋介石坐立不安。为了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蒋介石费尽心机,调遣湖南、广东、广西的军阀部队,进行周密布置,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反动军阀内部的派系矛盾和唯利是图使湘江防线曾出现过“裂痕”。然而,由于博古等人缺乏军事常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使红军在湘江畔陷入被动。为了掩护中央纵队顺利过江,林彪、聂荣臻率部在湘江之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拼杀,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后,聂荣臻在毛泽东领导下,与林彪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重兵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聂荣臻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接着率红1师、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击溃川军守敌一个旅,有力地策应了西岸红2师4团飞夺泸定桥的战斗。1935年6月中旬,聂荣臻率红1师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1935年6月下旬,在列席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聂荣臻拥护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5年8月下旬,聂荣臻率红1师、红军大学等部为先遣队,历经艰辛,越过大草地,1935年9月上旬到达俄界,接应了中央及红3军等部队。1935年9月中旬,聂荣臻与左权指挥红4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并乘胜占领哈达铺,再次为红军打开了北上通道。在哈达铺,聂荣臻偶然从国民党《山西日报》上获悉陕北有一个根据地,并把这一天大的喜讯急告毛泽东。毛泽东决定挺进陕北。1935年10月,聂荣臻与林彪率先遣队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935年11月下旬,在毛泽东指挥下,聂荣臻与林彪率红1军团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毛泽东说,直罗镇这一仗的胜利,体现了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国民党军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红军到陕北后,为了配合“一二九”运动,同时也为了解决陕北红军的供给问题,毛泽东命令红一方面军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反蒋不抗日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聂荣臻、林彪与红1军团广大指战员投入到了东渡黄河的战斗中。东征75天,聂荣臻、林彪和兄弟部队合作,共消灭敌人七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大量枪炮,不仅使陕北苏区得到恢复和发展,还筹款30余万,扩充新兵8000余人,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至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斗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忻口会战中,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了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日军占领太原后,战局发生极大变化。为避免第115师等部及八路军总部被敌隔断,1937年11月,聂荣臻受八路军总部之命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000人的武装,在五台山区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他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加强党和政权的建设,先后开辟了冀中、冀东、平西、平北等根据地,到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拥有七十二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的模范根据地。毛泽东赞誉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1939年秋,日军兵分十二路向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聂荣臻周密部署,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指挥八路军在雁宿崖同日军进行激战,歼敌第2混成旅团1500余人,并在黄土岭战斗中与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日“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被消灭的职务最高的日军指挥官,此举震惊了日军,也震动了全中国。毛泽东致电聂荣臻,要他嘉奖有功人员。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拍来贺电,祝贺黄土岭围攻战的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也纷纷报道黄土岭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全国抗战热情更加高涨。 1940年春,聂荣臻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的作战,并在同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线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使日军的交通枢纽陷于瘫痪。 1941年秋,日军调动其华北占领军的一半兵力,对晋察冀机关所在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聂荣臻指挥主力相机转至外线打击敌人,进行钳制作战,并率领党政机关在有限兵力掩护下,灵活机动地周旋于深山峡谷之中,巧妙地从敌人薄弱点安全转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适时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袭击敌人,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逐步挫败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蚕食”、“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3年1月15日,聂荣臻出席了在阜平温塘召开的边区首界参议会。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见了边区代表,并向代表们汇报了晋察冀情况。边区首界参议会,是晋察冀边区史上民主建政的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边区的民主建设越来越完备。1943年8月,聂荣臻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党的“七大”。他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初步汇报了在晋察冀六年的各方面工作,听取中央领导人的有关指示,经历了会议中和会议前后党内广泛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致电晋察冀分局,命令全区部队立即向平津等大城市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如遇抵抗,应进攻歼敌。并命令冀热辽军区抽调几个主力团由李运昌率领向辽宁进军,尽早与苏联红军会师。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至此获得了最后胜利。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 1983~1988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主要作品

    聂荣臻的主要作品有《聂荣臻回忆录》等。

    十二年规划

    新中国成立之初,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为抗美援朝事务日夜繁忙,一次竟累昏倒地,被迫休养。1956年10月,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征求意见说:“中央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中央已决定调陈毅专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学技术工作由你来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长,因为你以前当过北京市市长,现在算是官复原职;三是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装备工作。三个方案由你选择。”聂荣臻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

    战地救助日本小姑娘

    1940年百团大战中,我军战士在井陉东王舍煤矿的战火中救出了2名日本小女孩。孩子是无辜的,聂荣臻司令员决定要照顾好孩子。 于是,两个日本孩子先由参战部队的4位干部战士和两位民兵护送到第4分区战地动员委员会。战委会又派专人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姑娘送到聂荣臻的前线指挥所。 聂荣臻亲手削雪花梨喂给大的小姑娘吃。然后,又疼爱地抱起那个正在熟睡的小女孩,让警卫员赶紧抱到村里,设法找正在哺乳期的妇女给孩子喂奶,还指示军区的医生为她治伤。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则一直跟在聂荣臻身边,常常用小手拽着聂荣臻的裤腿,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聂荣臻还和她在指挥所外的土场上合了个影,这张照片后来成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时光匆匆流逝,1980年7月,已过不惑之年的美穗子应聂帅邀请,从日本来到北京,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救命恩人。7月14日,在聂帅面前,美穗子泪流满面,深深地鞠躬,以额触聂帅的手,表示最大的敬意,并激动地哭出了声。聂帅也紧握着美穗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1938年3月,毛泽东曾风趣的评价聂荣臻:“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毛主席说“聂荣臻是个厚道人”。著名作家魏巍同志1985年在写给聂帅的祝寿诗中也说:“一生厚道人称赞,千秋风流一元戎”

    聂荣臻纪念馆

    主词条:聂荣臻纪念馆 聂荣臻纪念馆实体建筑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对外免费开放,网上纪念馆有两家: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简称中共人物馆;民族魂系列站--聂荣臻纪念馆,简称团中央馆。

    聂荣臻元帅故居

    主词条:聂荣臻元帅故居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市吴滩镇郎家村,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旧居原名石院子,坐西向东,三重堂建筑,共有房屋17间。聂荣臻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聂荣臻全家迁往邻近的狮山院子佃居,1919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后,再没回过旧居,1923年秋,石院子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1989年,江津县政府按旧居原貌修复,旧居中有5间按聂在家居住时旧貌布置,陈列家具45件,全是原物。其余房屋作为陈列室,陈列了聂荣臻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用具35件,其中有衣物、玩具、书籍、砚台、笔筒、墨迹、成绩表、信函等,另有133幅图片。 东风革命烈士纪念 主词条:聂荣臻元帅墓 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内,碑铭由聂荣臻元帅题写。东风烈士陵园里长眠着600多名革命烈士,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这里。

    林永健 在电视剧《聂荣臻》饰演 聂荣臻

    陈锐 在电视剧《海棠依旧》中饰演 聂荣臻

    史崇仁 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中饰演 聂荣臻

    赵小川 在电视剧《东方》中饰演 聂荣臻

  4. 聶榮臻 ( 1899年 12月29號 — 1992年 5月14號 ),字 福駢 ,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四川 江津 人。 屬於7類 : 1899年出世. 12月29號出世. 1992年死. 5月14號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重慶人. 聶氏.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聶榮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1950年代中期至1966年,他是主持全國科學技術工作的副總理,是國防工業和“兩彈”的指揮者,做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工作。

  7. 聶榮臻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聶榮臻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到蘇聯學習,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后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 建國后,聶榮臻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1955年聶榮臻被授予元帥軍銜。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成為我國最后一位去世的元帥。 注重民兵建設 關心群眾生產和生活. 有一天,聶榮臻專門請來村自衛隊的骨干吃飯。 他親自為自衛隊隊員們斟酒,把好一點的菜推在他們面前。

  8. 近期熱門劇集

    資料來源:Yahoo搜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