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董趙洪娉,JP (英語: Betty Tung Chiu Hung-ping,1936年5月6日 — ),本名趙洪娉,於香港出生及長大,專業為護理學,香港前任行政長官 董建華夫人。 生平 [ 编辑 ]

  2. 董趙洪娉, JP (英語: Betty Tung Chiu Hung-ping ,1936年5月6日 — ),本名 趙洪娉 ,於 香港 出生及長大,專業為護理學,香港前任 行政長官 董建華 夫人。 生平 [ 編輯] 董趙洪娉在1937年於 西營盤 贊育醫院 出生,祖籍 廣東 新會 滘頭 人,父親趙卓如為 建築師 ,有三名妻子,趙洪娉為二太太所出。 趙洪娉在香港時曾就讀 敦梅學校 (1949年小六 [1] )及 聖保羅男女中學 ,後來到 英國 讀 護理學 。 趙洪娉22歲時跟董建華在英國 訂婚 ,兩年後,即1961年完婚。 婚後兩人一直居住海外直至1969年。 趙洪娉和前行政長官 董建華 有二子一女。 趙洪娉長期為 香港紅十字會 義務工作,曾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現為贊助人。

  3. 董趙洪娉, JP (英語: Betty Tung Chiu Hung-ping ,1936年5月6日 — ),本名 趙洪娉 ,於 香港 出生及長大,專業為護理學,香港前任 行政長官 董建華 夫人。 生平 [ 编辑] 董趙洪娉在1937年於 西營盤 贊育醫院 出生,祖籍 廣東 新會 滘頭 人,父親趙卓如為 建築師 ,有三名妻子,趙洪娉為二太太所出。 趙洪娉在香港時曾就讀 敦梅學校 (1949年小六 [1] )及 聖保羅男女中學 ,後來到 英國 讀 護理學 。 趙洪娉22歲時跟董建華在英國 訂婚 ,兩年後,即1961年完婚。 婚後兩人一直居住海外直至1969年。 趙洪娉和前行政長官 董建華 有二子一女。 趙洪娉長期為 香港紅十字會 義務工作,曾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現為贊助人。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4月21日 · 董赵洪娉, JP (英语: Betty Tung Chiu Hung-ping ,1936年5月6日 — ),本名 赵洪娉 ,于 香港 出生及长大,专业为护理学,香港前行政长官夫人。 生平 [ 编辑] 董赵洪娉在1937年于 西营盘 赞育医院 出生,祖籍 广东 新会 滘头 人,父亲赵卓如为 建筑师 ,有三名妻子,赵洪娉为二太太所出。 赵洪娉在香港时曾就读 敦梅学校 (1949年小六 [1] )及 圣保罗男女中学 ,后来到 英国 读 护理学 。 赵洪娉22岁时跟董建华在英国 订婚 ,两年后,即1961年完婚。 婚后两人一直居住海外直至1969年。 赵洪娉和前行政长官 董建华 有二子一女。 赵洪娉长期为 香港红十字会 义务工作,曾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现为赞助人。

    • 歷史
    • 贊助人、會長及主席成員
    • 輸血服務
    • 急救服務
    • 轄下部門及其他服務
    • 外部連結

    由於1949年中國政局發生變化,香港人口激增到200萬人,其中一半為新移民。同年英國紅十字會派員訪港,獲當時的港督葛量洪同意設立香港分會,主要負責為其他分會提供查詢渠道及組織救濟來自中國的難民的服務。香港紅十字會於195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由當時的醫務衛生總監出任主席,直到1952年得到防癆會的協助借出地方才有正式的辦公室。

    贊助人:李家超先生,GBM,SBS, PDSM, PMSM
    副贊助人:董趙洪娉女士,JP
    會長:何驥先生
    主席:劉楚釗醫生,GMSM,MH,JP

    香港紅十字會自1952年開始推動志願捐血(無償獻血)活動,並一直堅持志願捐血的原則。當年成立捐血服務部,首個血液收集站設於郵政總局。全年收集得逾400單位血液。由1954年至1966年間,志願捐血人士大部份是駐守香港的英國士兵及其他過境的外國士兵,佔整體捐血者64.0%至81.3%,其次為居住在港的外籍人士 。當時本地華人並不熱衷志願捐血,但情況到了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有所轉變,本地華人志願捐血的比例漸漸上升。七十年代初期,本地居民(華人及外籍人士)捐血比例開始超過50%,當中有賴香港紅十字會改變策略,主動與政府部門、社團及學校合作,向紀律部隊及學生收集血液,並加強本地宣傳志願捐血的人道主義精神。另外,本地居民對捐血的態度亦由抗拒變為接受,也是比例上升原因之一,當中本地青少年的積極參與功不可沒。...

    香港紅十字會本著人道、公正、中立等原則提供救助,「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和政治見解而有所歧視,僅根據需要,努力減輕人們的疾苦,優先救濟最有需要的人」,而且「在衝突雙方之間不採取立場,任何時候也不涉及參與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急救服務是香港紅十字會的核心志願服務之一,香港紅十字會的義務急救員為團體、公司機構、學校、多個大型活動(如大型體育賽事及遊行)等提供急救服務。2014年「佔中事件」期間,香港紅十字會金鐘總部連續提供76天急救服務,義務急救員日夜輪流當值,為香港紅十字會單次最長急救服務紀錄。2017年6月起,急救服務制定一套急救服務標準行動程序,並設立急救員資料庫,以便有需要時能有系統地動員,更有效地回應社會需要。

    青年發展服務

    制服團隊 香港紅十字會自1956年開始推動紅十字制服團隊的工作,最初以青年學生為主要對象。經歷多年後,以青年人為對象的制服團隊已增至三種,包括供小學生參加的少年團、針對中學生的青年團及讓十七歲以上人士參與的成人團,另外亦有供長者參加的耆英團。 香港紅十字會少年團(Junior Unit, JU)一般附設於小學和青年中心,部分分區總部亦有舉辦公開團,供學校未有開設紅十字少年團的學生參加。會員年齡約由8歲至12歲。 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 Unit, YU;1996年及以前稱為Cadet Unit, CU)一般附設於中學和青年中心,分區總部亦有舉辦公開團,供學校未有開設青年團的學生參加。各青年團由香港紅十字會的5個分區總部,按地區各自統籌。會員年齡由12歲﹙或滿11歲的中一學生﹚至17歲。 香港紅十字會成人團(Adult Unit, AU)附設於香港5個紅十字會的分區總部,會員年齡由17歲起。 香港紅十字會耆英團(Elderly Unit, EU)一般附設長者中心,由紅十字會總辦事處負責統籌。年滿50歲而認同紅十字精神的人士可申請入團。 依不同地域,分由五個總部管理,每個總部...

    醫護服務部

    1. 社區健康教育 2. 急救訓練 香港紅十字會提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認可的急救證書課程;開辦其他不同種類及形式之急救課程(如心肺復甦法證書課程、基本急救課程等)及急救講師培訓課程。每年開辦逾1,000班急救課程,報讀人數約30,000名,培訓出的合資格急救員約11,000名。 1. 「紅十字急救通」流動應用程式(已取消) 2014年8月香港紅十字會推出流動應用程式「紅十字急救通」,是首個中文繁體字版的國際紅十字急救流動應用程式。這免費程式可於App Store及Google Play下載,內容涵蓋21項日常急救情景,以及17類常見災害及突發事故的預防和應對。內容既符合國際紅十字會急救標準,又配合香港實況,更正港人常見的急救謬誤,逐步指示應急步驟,兼配以短片及動畫示範講解,簡單易明。加上所有內容均為預載,可隨時離線閱讀;又與緊急熱線999整合,可在程式中隨時撥打999求救。 1. 健康護理訓練 香港紅十字會致力培育有志者服務於傷困、患病及殘疾人士等。透過多元化的護理課程,提升本港護理質素。課程對象主要是職護理人員,有意投身長者護理工作的人士,病患者親友或照顧員及社會人士。

    國際及賑災服務部

    香港紅十字會提供以下服務: 1. 緊急賑災 2. 災後重建 3. 備災及發展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羣力資源中心及教育局聯合主辦,夏令營的舉辦構思最初由董趙洪娉提出。 在夏令營中有 軍事 訓練 、 教育 、 德育 講座 及參觀活動等,藉此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加強他們的 國民意識 ,並且樹立 ...

  7. 第二期工程於2002年初展開,全寺重建工程在2003年初完峻。於2003年3月21日舉行「西方寺重建落成開光慶典」,主禮貴賓包括董趙洪娉夫人、梁愛詩女士、覺光法師、譚耀宗先生、饒宗頤教授、潘宗光教授等。

  1. 相關搜尋

    董趙洪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