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1日 · 一、案情介绍.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被告人晓青因怀疑徐某在的”服装店试衣服时偷了一件衣服,将徐某在该店的视频截图配上“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等字幕后,上传到其新浪微博上,并以求“人肉搜索”等方式对徐某进行侮辱。. 之后 ...

  2. 2019年4月24日 · (一)司法案例数据发布情况. 立足“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我们通过案由检索,涉及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司法案例有1.5万余例(其中拐卖妇女、儿童罪1.4万余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900多例),数量可观。 本部分从审理年份、审结程序、法院级别、地域分布、文书类型维度,对涉及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刑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和案件特点进行分析。 1.审理年份.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拐卖妇女、儿童罪正式确立,新增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涉及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案件数最早分别从1998年和2000年开始。

    • 蔡卓妍 雏妓1
    • 蔡卓妍 雏妓2
    • 蔡卓妍 雏妓3
    • 蔡卓妍 雏妓4
  3. 在刑事案件中,正当防卫的认定是常见的疑难问题,涉及正当防卫评价的案件,往往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2016年于欢故意伤害案、2018年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均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正当防卫的热议。 在于欢故意伤害案中,法院认定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而在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中,公安机关认为防卫人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该如何认定? 对此,我们从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变迁、正当防卫的条件、防卫过当的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同时,我们借助“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统计、分析了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刑事案件的数据特点,提炼、汇总法院认定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的重要裁判规则,以期为正当防卫制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蔡卓妍 雏妓1
    • 蔡卓妍 雏妓2
    • 蔡卓妍 雏妓3
    • 蔡卓妍 雏妓4
  4. 吴在现场某处躲藏,待警察走后,吴四处寻找某并在家附近 发现了某,吴持刀连捅某数刀,某倒地身亡。 本案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5. 一、第183号指导案例裁判要点分析. 在183号指导案例中,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都会公司”)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于2017年12月29日单方解除员工劳动合同,员工对公司的解除决定不服,提出要求恢复与大都会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并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2017年度奖金等诉求。 对于解除争议事项,法院认定公司系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2017年度奖金事项,大都会公司《员工手册》规定:“年终奖金根据公司政策,按公司业绩、员工表现计发,前提是该员工在当年度10月1日前已入职,若员工在奖金发放月或之前离职,则不能享有”。 大都会公司据此主张无需向员工支付2017年度奖金。

  6. 据此,酷刑主要有三个基本标准:〔3〕第一是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第二是蓄意;第三是为了特定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个标准是酷刑由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其他人实施。 (二 )中国立法与《公约》的差距. 按照中国《刑法》247第 条和《刑事诉讼法》50、第54 条,酷刑一般被表述为“刑讯逼供”以及“暴力取证”。 但对于什么是“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定义。 在有关酷刑的定义方面,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与《禁止酷刑公约》存在以下差距: 1.未将使精神遭受剧烈痛苦的行为列为酷刑《公约》第 1 条1 款规定,“酷刑”是指“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

  7. 一、为什么研究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四十余年来,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仍有解释和适用的模糊地带,2019年余金平案引发了学界对此的争议和探讨。 被告人余金平涉嫌交通肇事罪,检察机关在其自愿认罪认罚的基础上,提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三缓四)的量刑建议。 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主观恶性较大,因而不予采纳量刑建议,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检察机关遂以原判量刑错误为由抗诉,被告方同时上诉。 二审法院不但未采纳抗诉意见,还否定了一审判决对自首的认定,最终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