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 Yazdegerd. 很正常,一方面是部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人在文化与风俗习惯乃至思想方面与中原大相径庭,这使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同,造成其反抗,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逻辑便是在汉人与人杂处的地方,因为生活方式与 ...

  2. 西域. 吐蕃为何要背盟?.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如何在跟大唐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抵抗吐蕃的?. 安西都护府所统率的精锐骑兵又称“安西兵”,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在河西 、陇右 征兵,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 ...

  3. 2014年11月25日 · 因此,陈蕃居了先,侧身“三君”(各时期均有三君称号,此处指东汉窦武刘淑陈,一世之所宗)末位;而李膺位列“八骏”(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宇,人之英)之首。

  4. 2019年9月11日 · 吐蕃的问题说实话真的太复杂了,作为中国历史上异常强盛的高原政权,吐蕃在公元八世纪其鼎盛时期一度拥有今天横跨西藏 青海 新疆 甘肃 四川的大片土地,与大唐帝国几度交手,却在九世纪迅速衰落,在军事上屡遭中唐名将郭子仪、李晟、韦皋的 ...

  5. www.zhihu.com › topic › 20274009陈蕃 - 知乎

    人物评价. 许劭: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 学中流言: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窦武: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宇、荀绲、刘祐、魏朗、刘矩、尹勋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 张奂: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 谢弼:又故太傅陈蕃,辅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见陷群邪,一旦诛灭。 蔡邕: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山简: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 [2] 陈蕃(? -168年),字仲举。 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 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

  6. 2,089.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且聆风吟.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先说是不是,谁告诉题主唐朝和吐蕃交好的? 别以为 文成公主入藏 两家就是亲家,就可以和平相处了,大唐和吐蕃自公元641年结亲,到吐蕃灭亡的842年,201年间双方进行了179场战役,几乎是每年一场,题主觉得这是友好相处吗? 既然不是友好相处,题主的问题本身也不成立,多说一下,文成公主会入藏,是因为吐蕃没打赢唐朝,所以去求娶的. 编辑于 2020-03-12 16:12. 人间惆怅客. 对当时来说有利于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乱,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对整个 中华民族 来讲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速了文化之间的交流。 (包括宗教,技术,习俗,等)吐蕃与唐交好也有利于唐巩固边疆。

  7. 陈寔是颖川陈氏,陈应当不是。 虽然他们都是(今)河南人,但陈寔是(古)颍川许人,陈蕃是(古)汝南平舆人。 且陈寔字仲弓,陈蕃字仲举,说明都是排行老二,所以应该不是一家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