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元稹 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 詩 ,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從詩的內容上看,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在末尾一句“閒坐說玄宗”。 說者前句已經點明是“白頭宮女”,時間地點則是在荒涼冷寞的古行宮,紅花盛開,正是一年春好處之時。 從天寶至貞元,過了半個世紀左右,漫長的歲月,風雨的侵蝕,古行宮早變得荒敗不堪了,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髮蒼顏了。 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著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 透過純樸的字面,我們分明聽到了她們痛苦的心音。 白居易 《上陽白髮人》寫道:“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2.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參互并觀這里的古行宮即洛陽行宮上陽宮白頭宮女即上陽白發人”。 據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這些宮女天寶742-756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里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宮人。 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 構筑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 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輾轉落入宮中,寂寞幽怨;此時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論已往。 此情此景,十分凄絕。 這首詩平實,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

  3.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词句注释

    ⑴行宫:古代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上阳宫。 ⑵寥(liáo)落:冷落,寂寞。 ⑶“宫花”句:行宫里的花朵开放,但无人欣赏游玩,显得凄凉寂寞。 ⑷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⑸说:谈论。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

    白话译文

    多么空旷又冷落的这往日行宫,宫中花朵寂寞开放依旧一片红。 当年宫女头发都白了依然健在,她们闲坐无聊在谈说着唐玄宗。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时。他对唐朝开元盛世有不尽的怀念和向往,对唐玄宗这位集功过于一身的前代君主,抱有一种既敬仰又遗憾的复杂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作于洛阳。

    整体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在冷落寂寞的行宫中,一群白发宫女闲坐谈说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的遗事,惆怅哀伤,令人低徊不已。 内容上,这首诗的关键在于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一年春好处之时,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纯朴的字面透出了她们痛苦的心音。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在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像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 艺术上,诗人塑造意境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中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名家点评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白乐天《长恨歌》、《上阳宫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存《行宫》一绝……语少意足,存无穷之味。 元末明初瞿佑《归田诗话》:《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微之《行宫》词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冷语有令人惕然深省处,“说”字得书法。 明代胡应麟《诗薮》:语意妙绝,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玄宗旧事出于白发宫人之口,白发宫人又坐宫花乱红之中,行宫真不堪回首矣。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父老说开元、天宝事,听者藉藉,况白头宫女亲见亲闻。故宫寥落之悲,黯然动人。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妙能不尽(末二句下)。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明皇已往,遗宫寥落,却借白头宫女写出无限感慨。凡盛时既过,当时之人无一存者,其感人犹浅;当时之人尚有存者,则感人更深。白头宫女闲说玄宗,不必写出如何感伤,而哀情弥至。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馀字,尤为妙境。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4. 元稹 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这里的古行宫即 洛阳 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 据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 时间 : 红花 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十分凄绝。

  5. 行宮是唐代詩人 元稹 的詩作。 此詩寫冷落寂寥的古行宮中紅花盛開,寂寞無聊的白頭宮女在談論過去唐玄宗的故事,表現了唐玄宗昏庸誤國的事實,抒發了興亡盛衰之感。 全詩視角獨特,語言平實而富有概括力,且精警含蓄,並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 作品名稱. 行宮. 作 者. 元稹.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 元氏長慶集 》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目錄. 1 作品原文. 2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白話譯文. 3 創作背景. 4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名家點評. 5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行宮⑴. 寥落古行宮 ⑵ ,宮花寂寞紅 ⑶ 。

  6. 白居易的诗以赋陈的手法正面描写上阳宫宫女被摧残的命运元稹的行宫则选取几个特写镜头从侧面淡淡点染表现出宫女无限凄苦哀怨的心情作者首先层层渲染上阳宫的凄清。 洛阳比不得长安的繁华,本来就较为冷落,而行宫又是“古”行宫,当今天子早弃置不用,必然更加萧索。 作者又劈头冠以“寥落”二字,更加凄凉冷清了。 在这样寂寥的宫庭里,几朵小红花轻轻地开放。 这就把行宫给人的总体感觉和行宫内部景物的格调协调起来,同时把行宫和宫女联系起来。 因为红花无所谓寂寞与否,其寂寞之感只能是人的寂寞感觉的外赋,是人的极端寂寞心情的反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