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老子《道德經正解並白話對譯. Laozi’s Tao Te Ching :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Vernacular Chinese. 潘國鍵 著. BA, DipEd, MA, MPhil, MEd, PhD. First Edition August 2020 . Published by The SenSeis 尚尚齋Toronto Canada www.thesenseis.com publishing@thesenseis.com. ISBN 978-1-989485-17-0.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 The SenSeis. 目錄.

  2. 2016年3月7日 · 翻譯: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為美,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為善,這就是惡了。 2 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互為比較,高和下互為方向,聲響和回音相呼應,前邊與後邊相伴隨。 3 所以,聖人從事的事業,是排除一切人為努力的事業;聖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語之外的教化。 他興起萬物卻不自以為大,生養而不據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卻永恆不滅。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3. 【翻譯】: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 所以,從虛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 從實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蹤跡。 實有與虛無只是說法不同,兩者實際上同出一源。 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 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譯】: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為美,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為善,這就是惡了。

  4. 2014年10月15日 · 趙孟頫小楷 《道德經》高清版《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5.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译文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 译文 〗.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 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 治。

  6.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為學、修身的寶典。

  7. 老子認為,只有通過對「道」的追求和實踐,人類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和諧和平靜。. 經過閱讀道德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子對於人性和人生的洞見,他反對權力、虛榮和物質追求,主張尊重自然、追求真理、注重內心修養,這種對於內在的追求和自我反省 ...

  8. 道德經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道德經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9. 2022年5月24日 · 道德經》全文注解、翻譯(1-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1:通常譯為「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強調道是不可言說的。 但這樣的翻譯,等於一開始就剝奪了老子言說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實「常」字在《老子》中多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時,已經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經》「履道坦坦,幽人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書》「無有作好,遵王之道」;有「方法」之意,如《尚書》「我道惟寧王德延」;又有「言說」之意,如《詩經》「中之言,不可道也」。

  10. 老子道德經》原文 作者:老子(李耳)/春秋 依據版本:王弼老子注 數位經典網站整理/提供 chineseclassic.com 說明: 老子(西元前600年~470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