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 1. the Book of Dao by Laozi or Lao-Tze, the sacred text of Daoism

    Powered by CEDict

  2. 2017年10月4日 · 道德經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那麼,《道德經》是在什麼背景下完成的?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傳》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3. 前人之讀《道德經》, 大毛病有四: 其一, 是錯用道教的觀點來解釋。於是乎, 從來沒有超自然力量 鬼神之談的《道德經》, 它裡面極之少見的「鬼」「神」兩字, 竟 給說成是道教有法力的神神鬼鬼。 此外, 老子的「無欲」與道教的「無欲」, 本又截然不同。道教

  4. 這個版本對道德經的文義有著深刻的詮釋,同時也解釋了很多典籍中的詞語和概念。 《馬王堆帛書本》:這是一本由東漢時期的著名學者馬王堆所撰寫的版本,內容與《老子道德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版本。

  5. 2019年11月14日 · 譯文: 聖人興起萬物,卻不自以為起始;聖人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聖人施予作為,而不自恃其能;聖人把事情做成功,而不自居其功。

  6.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 1 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1. 夫 : 原作「天」。 據 河上公本 、《馬王堆老子乙》改。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7.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 先秦 時期的古籍,相傳為 春秋 末期思想家 老子 所著 [1]。 「完成於魯定公元年至魯定公五年或八年之間,也即前509年至前505年或前502年。 」 [2] 《老子》為 春秋戰國 時期 道家 學派的代表性經典,亦是 道教 尊奉的經典。 至 唐代, 唐太宗 命人將《道德經》譯為 梵語; 唐玄宗 時,尊此經為《道德眞經》。 「老子言道德之意,著書上下篇」,據帛書本為上篇〈德〉、下篇〈道〉;通行本為〈道〉在上,〈德〉在下。 上、下篇在各版本分章不定。 通行本八十一章的分法,最早出自 劉向 《七略》、《老子河上公章句》,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 [3]。 嚴遵 《老子指歸》分為德經四十章,道經三十二章。

  8. 2016年3月7日 · 可見,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須一開始就澄清概念,強調他下面要講的道,絕非人們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麼呢? 就要聽老子娓娓道來了。 翻譯: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說他是無,因為他在天地創始之前;也可以說他是有,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 所以,從虛無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奧妙。 從實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蹤跡。 實有與虛無只是說法不同,兩者實際上同出一源。 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 宇宙間萬般奧妙的源頭。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恆也。

  9. 2020年5月31日 ·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10.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查阅以下相关章节快速进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译文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 译文 〗.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 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1.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 道教主要經典之一。 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據《史記》說,作者為春秋時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圖書的史官)「老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