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和下西洋中成果之一是「全面考察此洋沿岸」,1621年印刷複製的海圖,這些航海圖解指南並非照比例繪製,而是用羅盤方位標注大港之間的路線,全以「按某某方位,經某某時間單位」方式表示。

  2. 鄭和下西洋中成果之一是「全面考察此洋沿岸」,1621年印刷複製的海圖,這些航海圖解指南並非照比例繪製,而是用羅盤方位標注大港之間的路線,全以「按某某方位,經某某時間單位」方式表示。

  3. 鄭和下西洋 是指中國在 明代 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 東亞 地區、 東南亞 地區、 印度次大陸 、 阿拉伯半島 、以及 東非 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項目。 從1405年(明 永樂 三年)到1433年, 明成祖 命 鄭和 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 船員 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 西太平洋 和 印度洋 的國家和地區。 這段時期是在 迪亞士 發現 好望角 的七十年前及 哥倫布 發現 美洲大陸 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項目。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 地球 圓周的三倍之多。 17世紀早期,鄭和下西洋 寶船 的木刻畫。

  4. 鄭和下西洋略圖. 睦鄰外交,即與海外諸國建立起友好關係,是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目的。 作為東方的泱泱大國,中國很早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世界秩序觀,即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禮義之邦,而周圍則是落後的蠻夷之地。 因此中國應該安撫四夷,並承擔起對他們教化、開導和幫助他們發展的責任,也就是所謂「宣德化而柔遠人」。 明初的統治者也是本着這種觀念,來制定對外政策。 派鄭和下西洋就是希望在海外樹立起中華禮義之邦的形象,表達明朝政府的友好誠意,從而達到與海外諸國「同享太平之福」的目的。 鄭和船隊在西洋各國的確做了廣泛的貿易活動,促進了中國與西洋諸國的物資交流,但拓展貿易似乎不是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

  5. 2019年3月8日 · 鄭和下西洋國內詳細路線圖) 1.南京到鎮江. 南京到鎮江. 寶船廠: 寶船廠即龍江船廠,位於今南京市三漢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帶。 西接長江,東鄰秦淮河。 據《龍江船廠志》卷四記載。 「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開廠造船,其地東抵城壕,西抵秦淮街軍民塘地,西北抵儀鳳門第一廂民住官廊基地 (闊一百三十八丈),南抵留守右衛營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張田 (深三百五十四丈)。 」總面積達50餘萬平方米。 當時船廠內設有提舉司、幫工指揮廳及各業作坊,以及供來自各省的船戶、工匠等人用的住房。 自鄭和下西洋被停罷以後、船廠逐漸蕭條,廠址多改為農田水塘,今尚遺有七座船塢廢址可以辨識。 2.鎮江至太倉. 鎮江至太倉. 太倉衛(太倉) : 三國時,吳曾於此地置東倉,太倉之名或始干此。

  6.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 ),故名。

  7. 3 天前 · 郑和船队曾经航行至 东海 、 南海 、 泰国湾,绕过 马六甲海峡 进入 安达曼海 及 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 阿拉伯海 、 波斯湾,从 亚丁湾 进入 红海,亦有航行至东非 马达加斯加 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个 国家 及岛屿,包括东南亚的 爪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