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7日 · 平時搭配穴位按摩,例如頭頂的百會、腳背上的太衝穴及耳後的降壓溝也能輔助降血壓。 此外,搭配降壓茶飲,例如天麻杜仲茶,也有助控制血壓。 高血壓證型

  2. 2024年4月29日 · 常用穴位按摩. 1、百會(督脈): 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是人體陽氣匯聚處,可安神定志、醒腦益智。 2、風池(膽經): 位在後頸部腦髮際線上與枕骨下的交界處,兩手拇指分別按住左右兩側風池穴處,其餘四指固定在後枕部抓按。 可祛風、解表、清頭目、利五官七竅。 3、內關(心包經): 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處。...

    • 百會穴
    • 勞宮穴
    • 太衝穴
    • 神門穴
    • 怎麼確定自己找的穴位是對的?

    在道教中有一句話,「百會是一身之腦、百脈聚集的地方」,在中醫醫學裡也講到「諸陽之會」,就是全身的陽氣都會匯聚到頭頂正上方的位置。 有何功效? 按壓百會穴,能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跟提升陽氣。 如何找?按壓方式? 從兩邊的耳朵最尖端,往上做一個連線到頭頂,然後對稱身體的正中央一樣往上連線,兩線交會點就是百會穴。 而按壓方式分為兩種: 1.將手拱起來用指甲的部分,敲擊百會穴 2.用手的指腹按壓,每次按3秒休息一下,重覆20次 如果不小心按偏離了怎麼辦? 不用擔心,因為在百會穴四周各一寸的地方,有四個穴道叫作「四神聰」,也是中醫治療血液循環或中風的常用穴位。

    又稱掌中穴或鬼路穴,勞宮穴屬「十三鬼穴之一」,為什麼叫鬼穴呢?因為中醫在古代認為身心科的疾病、精神分裂、躁鬱症,都跟鬼魂有關,所以可以治療這些疾病的穴道,就稱為鬼穴。 而勞宮穴屬十二經絡中的「心包經」,「心包」跟心臟是不一樣的東西,古書中提到心包是代心受邪,意即能保護整個心臟,調整心血管循環。 有何功效? 能安神鎮定、降血壓,改善身心科方面的疾病,或是突發作的心律不整、心悸。 如何找?按壓方式? 將手掌攤開、手心朝上,接著握拳中指間對到的點,就是勞宮穴,它在二三指骨中間,壓下去會有酸的感覺。 可直接用大拇指,對著勞宮穴用力按壓三秒鐘放開,或是用原子筆蓋按壓,都能達到刺激的效果。

    有何功效? 能鎮定安神、降血壓,放鬆情緒,許多醫師在治療慢性高血壓或血液循環不好時都會使用這個穴道。 如何找?按壓方式? 在腳的大拇指跟食指中間,順著中間的肉往上輕壓,壓到骨頭的地方就是太衝穴。在按壓這個穴道時,需特別小心因感覺會較強烈,按壓方式一樣用手指指腹或是原子筆蓋按壓三秒鐘放開,大概按20次即可。

    屬十二經絡中的心經。 如何找?按壓方式? 神門穴找法稍微複雜點,分兩種找法。 第一種找法是由手部的小指,往下到手腕橫紋的交界處,用手去觸摸會發現有凹陷感,因為正好處於兩條肌腱的位置。 第二種找法為,在手腕橫紋的正中央,用筆畫一條線,接著在左右邊分別再畫分成三等份,變成六等份後,靠近最右邊的就是神門穴。 有何功效? 能安神定志、安定自律神經、治療失眠,尤其緩解心悸與胸悶的效果特別好

    其實這點不用擔心,中醫有一句話叫做「離經不離穴」,只要能夠按在整條經絡上,有感覺到酸麻腫脹疼痛感,就代表是正確有效果的喔。 以上四種穴道,大家都記得了嗎?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按壓穴道時,應適可而止不要過度用力按壓,另外,按壓穴道只能達到保健的效果,當身體真的不舒服時,還是要就醫尋找病因喔。

  3. 2018年8月16日 · 西醫通常會用降壓藥來降血壓,那麼中醫有何預防和降血壓的簡單方法,又如何治療高血壓? 中西醫治療 高血壓 ,是兩個不同的系統。 西醫治療重點在於改善具體的數字,血壓值高,就往下降它,所以西醫的施藥,通常是作用於心臟、血管、水分的 ...

    • 健康飲食。首先要把握「一多三少」原則:多纖維(五穀根莖、蔬果)、少糖、少油、少鹽。「得舒飲食法」防治高血壓(保持8週相當於定期服用1顆降血壓藥的效果):
    • 生活習慣與運動。日夜 溫差大 時, 長輩務必做好保暖措施, 以下有幾點建議:(1) 如有晨運習慣, 盡量在天亮後才出門, 並加強頭頸部保暖(戴帽子、口罩, 披圍巾)。
    • 中醫穴道按壓保健。高血壓成因複雜, 要徹底治療並不容易, 但在臨床上有幾個穴位可以發揮即刻降血壓作用, 在出現 頭痛 、頭暈等急性高血壓症狀時可以自行按壓急救。
  4. 改善高血壓的穴道 內湧泉 治療效果 降低血壓 內湧泉對於治療高血壓有相當良好的成效,左右輪流以拳頭輕擊內湧泉100下,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除此之外,如果與旁邊的湧泉穴合用,可同時達到舒解疲勞的效果。

  5. 2022年12月15日 · 三食材、兩穴道「潤燥」溫補,降血壓、提升免疫力!. 時序 入秋 ,天氣轉涼,也是適合 進補 的季節。. 不過秋天在五行中屬金,對應人體臟腑的「肺臟」,要特別注意潤肺止燥,才能避免補過頭適得其反。. 「平補!. 是秋季最適合的進補方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