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寒濕腰痛。起因:常坐臥在濕冷之地,或冒雨涉水,或勞動出汗很多時,受到寒濕之邪,或是現代人太常吃冰、喝冷飲、吹冷氣所致,濕邪夾纏留而不去,阻塞體內經絡,以致氣血循環受阻,導致發生腰背重痛,不能俯仰,或痛連到臀部下肢,患部肌肉拘急(肌肉緊張或抽搐),常覺寒冷,一遇陰雨天更加重。
    • 腎虛腰痛。起因於房事過度頻繁或現代人晚睡熬夜、上班工作透支體力、頻滑手機等,以致精氣耗損,使腰部經脈濡養不夠,也就是滋養不夠,因而腰痛。主訴症狀是腰痛痠楚,經久不癒,精神倦怠,膝軟無力,過勞時更加劇烈,躺下來休息後可緩解。
    • 外傷腰痛。腰痛,腰脊及頸僵硬,痛的地方固定不移,手按或轉側時更痛。除活用三大腰痛主穴外,再加上配穴「委陽穴」、「腰俞穴」、「水溝穴」來針灸或按摩、敲打數分鐘。
    • 自我檢查表:你出現了幾個 Sos?
    • 瀉法──針對預防便祕和促進排便
    • 補法──針對慢性腹瀉和大便不成形
    • 平補平瀉──針對去除腹部脂肪、瘦身縮腹
    • 摩腹按摩法注意事項
    • 延伸閱讀

    ☐ 有便祕的困擾,每次上廁所就好像在拚命似的。 ☐ 時常便祕好幾天,又不能排氣或是一天排便好幾次。 ☐ 有水桶腰的困擾,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 ☐ 經常久坐,又不喜歡運動。 ☐ 有腸胃敏感,尤其飲食油膩或食用重口味後易腹瀉。 ☐ 經常胃脹氣或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痛。 ☐ 飯後時常有胃酸逆流的現象。 ☐ 飯後覺得噁心或嘔吐,感覺胃部脹滿,胸悶,可能伴有便祕。

    1. 將雙手掌心搓熱。 2. 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順時針由內而外慢慢推摩,到腹部側緣算 1 次,同樣的動作重複約 10 分鐘,大約 50 次。 Note:這個動作順著大腸走向,為中醫的瀉法,對於預防便秘,及促進排便有很好的效果,有便秘問題的人可多加強這個動作。

    1. 將雙手掌心搓熱。 2. 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逆時針由外而內慢慢推摩,到肚臍則算 1 次,同樣動作重複約 10 分鐘,大約 50 次。 Note:這個動作逆著大腸走向,且為中醫的補法,可促進水液的再吸收,同時促使糞便成型,對於慢性腹瀉和大便不成形有很好的效果,有慢性腹瀉等問題的人可多加強這動作。

    1. 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順時針由內而外慢慢推摩,到腹部側緣算 1 次,同樣的動作重複 50 次。 2. 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逆時針由外而內慢慢推摩,到肚臍則算 1 次,,同樣的動作重複 50 次。 Note:這個動作為前兩個動作的綜合,可達到平補平瀉的效果,能去除腹部脂肪,對於肥胖腹大有很好的效果。

    ◆ 摩腹的時候,只需使用雙手,不必另選工具。力度需均勻緩慢,以無不適感為準,不應有疼痛感。姿勢盡量平躺,若時空不允許,則坐正也無妨。 ◆ 時間最好在晚上睡覺前,或是早上起床尿液排空後。 ◆ 在按摩時因為促進腸胃道蠕動,所以會出現排氣、饑餓感等都屬於正常現象,無須擔心。 ◆ 患有腹腔急性感染、腹腔腫瘤、血小板缺乏症的人禁止按摩,以免病灶擴大。皮膚化膿、出血則應先治癒再按摩。 ◆ 孕婦也嚴禁按摩腹部,一不小心可能會影響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圖解經絡按摩自癒力: 不吃藥、不動刀,每日三分鐘,壓力失眠痠痛百病消》 這裡買

    【負面情緒容易累積在髖關節】不用瑜伽墊也能做的「懶人瑜伽」,幫你排除老廢物質、提起幹勁 【減肥藥有用嗎?】陳姵君藥師:在台合法的減肥藥只有兩個,多種號稱降低吸收的食品無效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圖解經絡按摩自癒力:不吃藥、不動刀,每日三分鐘,壓力失眠痠痛百病消》,由今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1. 2019年12月4日 · 中醫認為情緒失調直接損害內在臟腑,故稱「內傷七情」。 七情是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產生各種情緒很正常,但 某種情緒持續時間過長,或超出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 ,就會影響健康,甚至引發一些疾病。

  2. 2020年6月17日 · 近期天氣進入典型夏季氣候,除了高溫外,午後更顯悶熱,感覺快下雨卻下不了。這樣濕悶的天氣,北市聯合醫院陳美如中醫師也坦言:「特別容易中暑,因為天氣太悶熱濕度比較高,汗不容易流出來。」但其中醫觀點中,中暑也還分兩種,所謂的陰暑 ...

  3. 2017年7月26日 · 一、中醫系的學校教育. 為了幫民眾用藥把關,中醫系學生在學時,照理說就必須遵循「教考訓用」的原則,如今卻完全崩盤。 教. 師資不足,可是一直開,搞到找西醫來教中醫,可是院長可是會跟你說師資充足,而且來頭都是博士呢! 根據PTT網友說法,當年他去中國醫學大學的中醫系面試時,他的媽媽在系所樓下遇到學姊,聊天提及學姊們都有去外面學針灸、傷科等等。 放榜後,網友媽媽急著問:「這個系還要去外面學耶,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要不要去念北醫牙? 」 可惜我沒有聽媽媽的話。 考. 看過開頭的考古題就知道中醫國考是什麼水準,如果你的興趣是背課本然後玩大家來找碴,那你很適合本系。

  4. 2021年1月18日 ·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說是一個「小肌肉扳倒大神經」的故事。 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梨狀肌位在臀部深處,並不大,是條扁平、近三角狀的肌肉,但梨狀肌很重要,我們要穩定髖關節,想要站三七步,或要換腳變成七三步時,都得靠梨狀肌來穩定平衡。 當我們要旋轉髖部,讓腿和足部向外拉離身體中心線,做出外轉外展動作時,也需要梨狀肌。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授權. 而鼎鼎有名的坐骨神經,是條挺粗又長的神經。 坐骨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經過臀部並往下延伸,沿著大腿後側往下走,在膝蓋處分支,再通道腳底,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腳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結。

  5. 2019年11月21日 · 2020年3月起有望免自費. 民眾看中醫吃中藥有望免自費! 健保署決定, 2020年3月1日起,包含十味敗毒湯、平肝流氣飲及太子蔘等10味較珍貴中藥材均納入健保給付,民眾不用再自費,估計1周能省100至200元不等。 納健保給付的10味藥分別為十味敗毒湯、平肝流氣飲、香砂養胃湯、歸耆建中湯、折衝飲、膽南星、太子蔘、血竭、黑荊芥及地榆炭。 雖然看西醫、中醫都有健保給付,但中醫診所會依藥品費用收取不同價錢。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郭威均舉例說明,「膽南星、太子蔘這2味,如果依科學中藥來說,單價相對較高,因為沒有健保給付,而造成民眾另外給付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