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5日 · 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 如何認識港人人心回歸的障礙? (下)(文:林朝暉) (09:00) 圖2之1. 上篇提到人心回歸不宜單純用中央政府信任度或國民身分認同狀况去衡量面對國際新形勢國家發展新常態,「人心回歸的準確落實將是一國兩制下半場重要工作不容含糊迴避過去需對未來做預判及修補。 動搖利益比打動人心更難. 需認清幾個基本事實: 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在《國安法》立法前一直沒太大變動;「人心回歸」工作一直被視為頭等大事,中央惠港政策及措施有多沒少,對港部門從沒怠慢。 回歸至今,心態變的是港人,非中央;制度方針沒變,變的是國際形勢。 二、不能把問題全部諉過對國家認識不足、欠缺交流。

  2. 2022年6月10日星期五. 伍俊飛. 下一篇 上一篇. 伍俊飛人心回歸 從宗教做起. 【明報文章】香港回歸近25年,陸港兩地交通、經濟聯繫愈來愈緊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將進一步推動兩地經濟一體化進程。 然而由於各種各樣原因,香港社會人心失落,許多人對內地愈來愈疏離,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持續下降,這給香港未來的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帶來負面因素,也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管治香港的權威構成嚴重挑戰。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一屆特區政府有必要正視港人的國家認同問題,盡力實現香港人心回歸。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3. 2020年11月3日 ·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到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針對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近年來一直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其執政的重中之重。 中共藉五中全會建立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不僅是黨務公開的進步,也是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制度創新,更再次反映出執政理念的轉變。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編制過程中,中共先後面向企業家、黨外人士、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和基層代表召開了多場座談會,更史無前例地開展網意見徵求活動,從100多萬條留言中整理出1000多條意見建議,開門問策的誠意和集思廣益的做法無疑是又一進步。 港戰略定位:國際創科中心、一帶一路平台.

  4. 6 天前 · 【明報專訊】本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昨日揭盅,4名現於美國院校及機構做研究的學者分別獲得3個獎項。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由兩人平分,包括生於馬來西亞、現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任職的鄧瑞麗(Swee Lay Thein)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兒科講座教授斯圖爾特•奧金(Stuart Orkin)。邵逸夫獎基金會 ...

  5. 2020年11月2日 · 網絡對這個現象有一個說法,叫作「寧要性侵(意指拜登在公開場合跟女童及少女的親密身體接觸,及其子亨特涉及的性醜聞),不要姓侵」,有些網民說就算被性侵,也比特朗普連任好。 比起談論特朗普還是拜登,其實我更想理解這群人,這群大多不是美國人的朋友們,我發現,他們也不是真的很喜歡拜登。 不少都說不出拜登有什麼優點,甚至直接說自己也不認同拜登,但他們一致同意的是必須除去萬惡的特朗普,貌似只要不是特朗普,捧個西瓜去當美國總統也沒所謂的樣子,拜登總比一個西瓜好。 有說拜登「優點」是不會變強勢領袖. 我細心看了那些非美國公民的拜登支持者們的言論,省略了大部分先射箭後畫靶的論述後,找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

  6. 2021年10月7日 · 2021年10月7日星期四. 假新聞的社會影響和「第三人效應」(文:李立峯) (09:00) 圖3之1. 假新聞和虛假資訊在過去幾年成為了全球不同國家均關注的問題,而這問題之所以得到關注,固然是因為不少人擔心假新聞可能對社會造成各種負面影響,例如選舉時的虛假資訊可能影響投票行為,從而影響選舉的公正程度;關於少數族裔的虛假資訊可能強化誤解和歧視;關於疫情的虛假資訊則可能影響防疫工作等等。 不過,只要新聞媒體仍在一定程度擔當着守門人的角色,加上社會在媒體素養教育以及事實查證的工作,虛假資訊的負面影響實際上是否真的很大,其實也是未知數。 傾向信自己不受影響 信他人受影響. 有趣的是,無論虛假資訊的實際影響是什麼,人們很可能傾向相信自己不會太受其影響,但卻同時相信別人會受到影響。

  7. 2024年1月31日 · 被譽為國師的內地政治學者鄭永年近日在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就警示香港正「快速孤島化」,對外對內都有隱憂。 他分析,對外在國際局勢,西方國家已將香港視為大陸城市;與此同時,面對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坐視香港「孤島化」,各省市更「內捲」(內鬥),他提醒,內地應用好香港制度及金融中心。

  1. 相關搜尋

    離人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