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靜脈曲張中醫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3日 · 早前,一位30歲補習天王求助,他因腳痛、腳麻痹去做腳底按摩,之後發現腳部瘀黑,麻痹痛更劇烈;為他檢查發現,患有靜脈曲張及輕微脊椎側彎。 脊醫提醒,有靜脈曲張人士,不易接受太大力的按摩,嚴重者有中風危機。

  2. 2022年7月10日 · 靜脈曲張可分成6個程度,各階段均有機會令病人感痛楚、抽筋及發炎。 鄭解釋,患者腿部在各階段分別會出現蜘蛛網紋、血管彎曲、下腿腫脹、有色斑或濕疹。 直至第6個階段,患者腳部會潰瘍。 最嚴重者,當靜脈發炎後,其血塊則有機會積聚在血管並「衝上肺部」,引致肺部靜脈栓塞,不過機會很微,少於1%。 治療方面,手術是唯一可根治的治療方案,且復發率低。 除了傳統開刀拔走有倒流的靜脈外,微創方法對病人的創傷較少,康復速度較快,適合淺層靜脈阻塞的患者。 對於第2至6階段的病人,為改善腿部外觀,醫生會在手術時為患者開多個小傷口,挑走患者明顯靜脈。 炎熱夏天短褲短裙出籠,但不少女性有靜脈曲張問題,小腿至大腿位置現一條條明顯的「蚯蚓仔」,本港每10人便有約2人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

  3. 2024年4月24日 · 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日後會研究雙向轉介機制,讓病人於中醫醫院與其他公私立醫院作轉院選擇。 中醫醫院全面運作後,團隊預計約800至1,000人,包括約200名中醫及50名西醫;首年開設門診並提供25張日間病床,翌年會再開設住院服務。 院內提供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共6大分科服務,首年會在內科及針灸科推7個專病項目,包括純中醫治療的長期痛症、中醫為主的治未病,及中西醫協作的中風後復康等。 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指,醫院首年目標希望摸索出更成熟的中西醫服務模式,而非追求服務數量。 張偉麟指,醫院服務原則上屬於「全預約制」,收症時會有完整評估。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0月22日 · 面癱指臉部神經麻痹,中醫學稱之為「口眼喎斜」,當大腦控制臉部表情及閉眼肌肉的第7條神經線受過濾性病毒感染時,病人免疫系統反應異常致臉部神經發炎、細微出血,令臉部一側暫時麻痹,導致病人不能控制臉部肌肉,如做出不同表情。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中醫專科中心的註冊中醫師張浪表示,任何年紀皆可發病,惟糖尿病患者、孕婦、長者、壓力大及人體正氣不足者,即免疫力低的人,同屬高風險人士。 面癱可分成周圍性和中樞性面癱,近期市民擔心注射新冠疫苗後的副作用,屬周圍性面癱,也稱「貝爾氏面癱」。 後者會令病人的半邊臉癱瘓、該邊眼睛難以合上、鼻水直流、耳部疼痛等。 張指此病雖沒有生命威脅,卻會影響患者的儀容,繼而影響他們的社交和情緒,困擾病人的生活。

  6. 2020年12月7日 · 從中角度分析,認知障礙症屬於健忘、痴呆範疇,有中醫指該症通常有四種病因,包括腎虛髓減、心脾兩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中醫會根據病人病因及病情,決定如何處方食療及針灸,有患者內服中藥,外進行針灸,病情得以

  7. 2021年2月18日 · 若不幸中風,中醫指愈早接受針灸治療,康復進度愈良好,並提醒若曾短時間出現腦中風症狀,有可能屬「小中風」,患者有更大機會日後出現嚴重腦中風,建議「小中風」發

  8. 2022年8月14日 · 中醫重視治未病、扶正祛邪、治病求本,配以中藥、針灸、食療等固本培元,能於推廣基層健康中充當更積極的角色,亦可減低公營醫療負荷。 <br/><br/>惟現時本港缺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