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由於病毒侵襲控制和協調面部的神經,造成面神經發炎麻痺,面部肌肉無力彊硬,原本輕而易舉的皺眉、蹙額、眨眼、微笑等表情,現在全部做不到。 患者臉孔明顯不對稱甚致變形,令容貌受損。 面神經亦控制味覺、淚腺及口水的分泌,發生面癱時,眼睛會乾澀、舌頭麻木,味覺減退、飲水水由口角流出、言語不清,吞嚥困難、耳後乳突疼痛等,面癱的症狀和影響絕對不少。
      www.hkentspecialist.hk/ENT-blog/面癱-無聲來襲,面容瞬間癱瘓!/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4月22日 · 盡量保持身體健康減少患上流感的機會因為流感病毒有可能引起面部神經發炎而導致面癱面癱是面部神經受傷或感染等問題引致不及早治療可造成神經功能永久障礙若你出現面癱情況請不遲疑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電話: 3100 0555

    • 頭頸外科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

    • 喉科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

    • 貝爾氏麻痹症的症狀
    • 貝爾氏麻痹症成因
    • 貝爾氏麻痹症治療方法
    • 貝爾氏麻痹症患者飲食
    • 貝爾氏麻痹症預防方法
    半邊面出現歪面或歪咀情況,令人難以控制面部表情
    面部肌肉感到麻痺及無力
    流口水、咀嚼有困難

    貝爾氏麻痹症是指腦部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此神經線負責面部肌肉活動,所以當它受損時,便會出現面部肌肉麻痺等上述列表提及的症狀,並且會影響眼部開合、下巴、嘴角和額頭一帶的感覺和控制。部分患者更會出現歪面或歪嘴情況,令人十分擔心。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曾指,貝爾氏麻痹症的病因暫時不明,根據臨牀研究指出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疱疹一型病毒或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他解釋,當患者免疫力變弱時,潛伏的病毒有機會入侵神經線導致發炎,如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面部肌肉控制的功能便會受阻,而出現貝爾氏麻痹症。患者由於無法控制面部,包括眼部及咀部不能如常閉合,會同時帶來口乾、眼乾的問題,眼角膜更有機會因長期風乾而受損,嚴重可影響視力。另外,也有其他原因,會令人出現面癱症狀,包括小腦出現病變、患上腫瘤等,都可影響第七...

    醫生臨床上會透過問症及檢查,排除患者患上其他令神經受損的疾病,來判斷是否出現貝爾氏麻痹症。例如若兩邊面部肌肉同時出問題,又有頭暈、手腳麻痺、視力出重影等症狀,便可能是急性神經線發炎,而非貝爾氏麻痹症。另外,也可為患者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評估第七條腦神經線有否不正常訊號,來推斷患者是否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同時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 貝爾氏麻痹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幫助神經線消炎。若估計由病毒感染引起,便可能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臨床上大約7至8成患者,能夠在2至3個月內康復,改善面癱症狀。但也有小部分人經過治療後,顏面神經功能未能完全康復,可能留有後遺症,例如出現「搭錯線」情況,即某一條重生的神經線,錯配了另一條神經線,導致患者出現大笑時眼角跳動、進食時流眼淚等異...

    此外,貝爾氏麻痹症患者因正常飲食遇到困難,甚至吞嚥困難,飲食上有很多要注意地方,以免發生鯁喉意外,例如要避免吃大件、質地硬或很黏口的食物。流質食物比較適合,例如薯蓉、湯類、乳酪、布甸、煮得比較熟及容易咀嚼的蔬菜。除了保持日常的均衡飲食外,有些營養素特別有助神經系統修復,例如維他命B12、B6及鋅,建議從日常食物中多攝取,例如芝士、菠菜、雞蛋、吞拿魚、香蕉、生蠔及海鮮等。

    貝爾氏麻痹症很多時和感染病毒有關,但不少情況都原因不明,令人防不勝防。要預防只能從一般維持健康的生活做起,包括均衡飲食、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充足睡眠及適當減壓等。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3. 貝爾氏麻痹症 (英語: Bell's palsy )是 面部癱瘓 之一種,以 蘇格蘭 醫生 查爾斯·貝爾 的名字命名 [1] ,由顱神經VII面神經的功能障礙引起導致無力控制受影響一側的面部肌肉。 通常受影響一側眼睛不能閉合。 眼睛必須防止乾燥,否則 角膜 可能永久損壞導致視力受損。 有些個案假牙配戴者感到不適。 這種病症的常見表現是,往往一夜之間,迅速發作造成部分或完全麻痹。 在罕見情況下(小於1%),它可造成雙側面部神經癱瘓的發生。 [2] [3] 貝爾氏麻痹症被定義為一種原因不明的單側面神經麻痹。 還有幾個病症也可引起面神經麻痹,例如腦腫瘤、中風、重症肌無力、萊姆病;然而若無特定原因可被識別,這種病症即稱為貝爾氏麻痹症。 它被認為是一種炎症性疾病導致的面神經腫脹。

  4. 2020年1月1日 · 面癱Facial Paralysis也叫面神經麻痺 [1] ,是由於面神經受損導致的面肌癱瘓 [4] 。 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人群。 面癱的常見原因是面神經炎、頭部創傷、頭頸部腫瘤、腦卒中等,其中以面神經炎最為常見 [4] 。 面癱可以突然發生(例如面神經炎),也可以逐漸緩慢發生(例如頭頸部腫瘤) [4] 。 表現包括閉眼、皺眉、鼓腮、呲牙和閉嘴無力、口角向對側歪斜、鼻脣溝變淺等 [2] 。 可以是一側或雙側面部受到影響 [4] 。 治療的關鍵是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 。 大約 80% 的面神經炎患者可以在幾周或 1~2 個月內恢復。 年輕患者恢復較好,老年患者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死時恢復較差 [1] 。

  5. 2022年7月27日 · 面癱亦稱面部神經麻痺 (Facial nerve palsy),即是面部肌肉癱瘓。 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等。 面神經為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腦神經,主司面部表情、淚腺與唾液腺之分泌及舌部之味覺。 如果因受傷或感染等引起損傷,便會造成神經功能的障礙。 約有八成的面癱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最常見為急性單側面神經麻痺 (又稱貝耳氏面神經麻痺, Bell’s palsy)。 目前研究證實,貝耳氏面神經麻痺與單純性庖疹第一型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有關。 另外一種常見的病毒性面癱,為帶狀庖疹病毒引發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 (Ramsey-Hunt Syndrome)。

  6. 2018年6月7日 · 面癱 使患者半邊面的肌肉活動癱瘓而且發作得跟很急情況很易被誤會成中風不過兩者的病理後遺症治療等都分別很大面癱主要影響面部而中風則可大可小甚至可有性命之虞。 面癱雖然沒有中風那麼危險,但也不代表可以怠慢處理,因為一旦錯過了面癱之治療黃金期,便有機會不能復元,而兩邊面就可能會從此不再對稱! 面癱是由顏面神經受病毒入侵而引發,尤其指皰疹病毒或帶狀皰疹病毒。 大部分個案只傷及顏面神經 ,但若由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患者的耳朵便會有紅腫熱痛,甚至形成水泡。 這情況實際上即是耳朵「生蛇」,若遲了醫治,便會傷及顏面神經,形成面癱 。

  7. 面癱的根源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癥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症狀. 面癱早期癥狀有哪些?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 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 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 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 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