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22日 · 雕版印刷的歷史. 2017-08-22. 《孔子圖》雕版. 雕版印刷肇始於1300 年前的中國,開創了人類複印技術的先河,承載了難以計量的歷史文化資訊。. 它在 ...

  2. 2010年7月12日 ·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定價港幣128元 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先後於1897及1912年成立,一直以啟迪民智及保護古籍為己任,執印刷與出版之牛耳。

  3. 2012年5月30日 · 放大圖片. 位於九龍北帝街今炮仗街75號的中華書局印刷廠. 編註:今年是中華書局百年華誕。 作為中國出版界「百年老店」之一(另一個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經營史也可以看成為近代中國文化的微觀史,但有關中華書局的文獻著作卻不多。 即將出版的文集百年承傳——中華書局百年紀念》,收錄了十幾位在香港高校和文化機構任職的專家學者的論文試圖從經營人物雜誌介紹等不同角度填補學術研究的空白。 本文節錄自該文集編者、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周佳榮教授所著的導論一章。 以時間為順序,讓讀者得以對中華書局的出版狀況和歷史有粗略的了解。 文:周佳榮. 一、民國時期的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元旦,由陸費逵(伯鴻)、戴克敦(懋哉)、陳寅(協恭)、沈頤(朵山)、沈繼方(季芳)創辦。

  4. 2019年1月15日 · 作者提供. 黃仲鳴.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今年應已九十歲,在下孤陋寡聞,未知他還健在否? 二零零二年,他出版了一部書:ON Literature(Think in Action),中文譯本叫《文學死了嗎》,譯者秦立彥,二零零七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翻到其中一章節印刷時代的終結」,讀後不禁感慨良多心情一時難以平服。 米勒說:「技術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新媒體的發展,正使現代意義上的文學逐漸死亡。 我們都知道這些新媒體是什麼:廣播、電影、電視、錄影以及互聯網,很快還要有普遍的無線錄影。 」這番話是二零零二年或以前說的,米勒高瞻遠矚,簡單或明確的說,「印刷」的文學正逐漸死亡,換之而來的,是新媒體。

  5. 2019年1月15日 · 印刷的書還會在長時間內維持其文化力量,但它統治的時代顯然 正在結束。」 這個預示正成為事實,印刷本的文學正在衰亡,後繼的讀者寥寥。方 ...

  6. 2020年9月10日 · 傳統街道注入活力. 雖然有些老街保留了歷史痕跡但隨着時代變化總有街道會消失較為人熟知的相信是昔日的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現今變成了利東街曾是香港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 現在,這兒變身成全新長約200米的林蔭步行街,兩旁有露天茶座、品味創新的餐廳及本地和外國特色潮流品牌等,步行街上還不時轉換裝置,甚至長期張燈結彩,為傳統灣仔街道注入新活力,是成為灣仔南的聚點之一。 霓虹燈影車水馬龍. 香港超長的道路不算多,當中位於九龍的彌敦道可算是數一數二的,它連接旺角與尖沙咀這兩個主要商業區,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更是九龍區最主要的幹道,車水馬龍之景常見。

  7. 2007年7月2日 · 現在中國已成為海德堡公司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廣東市場的份額佔到內地市場的一半在深圳印刷業共有2000多家企業實力排名前300家的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