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馬會資助重建那打素醫院何妙齡大樓並於六十年代創立婦產科及助產學院又捐助贊育醫院充實其婦產科設備為配合市區和新市鎮人口不斷增加馬會持續撥款興建逾20間診所並為離島居民提供水上診所服務抗戰勝利後大量移民來港. 馬會有份開辦的醫院. 1/10.

  2. 馬會建校的歷史始於戰後,當時逾四成人在15歲以下,教育設施不敷應用。馬會於1960年建成賽馬會實用中學,提供3年課程,裝備年青人為踏足社會或繼續升學作準備。隨著時代演進,學校兩次易名至現時提供7年課程的賽馬會官立中學。

  3. 沙田馬場會員正門入口翻新工程以提升會員及來賓入場體驗. 為了向馬主、會員及來賓提供「以客為尊」的優質服務,香港賽馬會(「本會」)將在沙田馬場會員正門入口的看台建築前擴建一個全新的標誌性天幕,並配合一系列改善設施,確保馬主、會員及來賓 ...

  4. 手機網上申請 無須到投注站排隊 24/7全天候網上申請開戶,6步即可完成 登記個人銀行戶口及綁定馬會轉數快即時轉賬服務,以便隨時隨地進行轉賬 如你完全忘記投注戶口號碼及密碼,或想更新轉賬銀行戶口資料,可透過應用程式一站式管理投注戶口

  5. To treat tuberculosis, a new wing was added to the Ruttonjee Sanatorium in the 1950s with the Club's support. In the same period, the Club funded a new leprosy treatment centre on Hei Ling Chau. - Hong Kong's high post-war ...

  6. 促進社區健康 初期發展 – 杜絕傳染病 戰後,大量內地移民湧港,令本已薄弱的醫療系統受壓;生活環境擠迫,更導致各種傳染病迅速擴散。五十年代,馬會資助專治可致命的肺結核病的律敦治療養院擴建新翼,又撥款興建喜靈洲痲瘋治療中心,杜絕痲瘋病蔓延。

  7. In the 1950s and '60s when there were mass influxes of Mainland immigrants, over 40% of the population were below 15, putting heavy pressure on the city's education system. The Jockey Club Modern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