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日 · 廣論消文 323 323 頁 3 行-3242 行 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分五: ① 之自性; ② 生方便; ③ 之差別; ④ 正修時應如何行; ⑤ 此等攝義。 寅六 學習般若: 「學習般若」分四: ① 般若的本質。 ② 如何著手修習般若。 ③ 般若的分別。 ④ 修習般若的方法。 ⑤ 總結。

  2. 2021年3月9日 · 廣論消文 329 328 頁末行-329 頁 9 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若劣弱,即令修彼;若廣大,或初雖微劣,由修習故增廣之時,將此道次漸為增廣,能與一切清淨經論 68 相屬而修,亦非定須別求多聞。 故凡圓滿無錯教授,略亦能攝一切經咒大小諸乘道之宗要,若廣開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

  3. 2021年3月4日 · --日常法師. (此四相後文將詳述) 此皆由成,以力故,滅除此等力均之障。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力均之障”:隨著善心生起的、勢均力敵的障礙。 比如,慈心強烈,見有情為極可愛相時,貪愛也會隨之增強,所以“貪愛”是慈心的力均之障。 又如,歡喜心強烈時,心便隨之散動,所以“散動”是喜心的力均之障。 以上這些功德都是由智慧所成就的,因為有智慧力就能滅除這些功德的力均之障。 在凡夫看來相違的顯現,通過智慧就能毫不相違地圓融貫通,此即智慧無與倫比的獨特功德。 日常法師開示. 上述慈悲喜捨的兩種狀態,表面看起來矛盾極了,修了捨心,卻要對有情一剎那也不捨;歡喜到絕頂,心裡面卻了然不動;痛苦無比,卻是一點都不怕;親愛得不得了,卻是一點沒有染著,這兩個力量所以能夠並駕齊驅,都是靠智慧,所以一定要止觀雙運。

  4. 2021年3月6日 · 廣論消文326 326頁3行-327頁1行 戍二、不具智慧的過失 無過患中,施等無,如無眼目。 無的過患:行佈施等(前五度)時沒有智慧,就像沒有眼睛一樣。 《攝頌》云:“俱胝廋他無導盲,路且無知豈入城?五度無慧如無

  5. 2021年3月3日 · 廣論消文324 故淨施等五法,以為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24 324頁2行-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如吉祥勇云:“此施等福德,若有妙慧力,如諸金莊嚴,嵌寶尤光顯。. 就像吉祥勇(馬鳴菩薩)所說:這些佈施等福德若能借助妙慧的力量 ...

  6. 2021年3月7日 · 廣論消文327 327頁1行-328頁3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酉二、為斷彼故必須精進聞法分三:. ① 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 ② 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 ③ 將聞思轉為實修助緣的竅訣. “彼”是指導致愚癡的種種因緣。. 戍一、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分四:. ① 聞思修三 ...

  7. 2021年3月10日 ·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簡要地闡釋通達勝義。 以上林師兄消文. 從勝解行地到佛地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通達勝義,其具體內涵將在毗缽捨那章中講述。 (末學建議請詳細恭讀止觀初探) 申二、通達世俗分二: ① 五明的內容 ② 學習五明的目的. 第二,通達世俗,謂善巧五明處。 “明處”:所了知的境或對象,叫“明處”。 所以,“明處”是從所對境的角度而言。 第二、通達世俗,就是善巧五種明處的智慧。 酉一、五明的內容. 一、聲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詮的語言才能獲得瞭解。 對於以字、詞、句為自性的語言所組成的結構以及彼等對應的關係等,進行無顛倒闡述的學科,稱為“聲明”或“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