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5日 · 黃霑早在1981年, 就向自己的母校香港大學提交了名為《粵劇問題探討》的論文, 並獲得了碩士學位。. 及至晚年, 霑叔仍潛心向學, 堅持去港大旁聽博士課程。. 歷時五年, 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這篇論文的全名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

    • 造人計畫

      話說今年TVB的四部臺慶劇已經陸續排檔播出。而由馬國明,鄭 ...

  2. 2021年7月27日 · 』」霑叔的博士論文題目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吳得悉黃霑來旁聽教學,心情緊張,「未知他會否說我哪裡講錯。 他每星期都抱着一本筆記,準時來上課,總共來了20個星期。 」後來二人相熟了,偶爾會去飲茶。 「不過課後飲茶通常都不是好事。 」原來黃霑有個習慣,每在課上聽到不同意的,下課就要飲茶傾談,「有一課我講流行文化分析,講符號學,談到學術上怎用影像上的蛛絲馬跡去推斷它給予觀眾的印象,例子是李連杰的《黃飛鴻》中,用上很多低角度(仰角)鏡頭,並用了推軌,人物打上金黃燈光。 李連杰每次出場,總是又巨大又好打。 他記得霑叔在課堂上全程鎖緊眉頭,一下課來馬上找吳俊雄喝咖啡。 「他不高興,問這些符號是否穿鑿附會,可有根據?

  3. 目录. 序言. 黃霑. zhān (英語: Wong Jum Sum ;1941年3月18日—2004年11月24日),本名 黃湛森 , 字 亦芹 ,另有筆名 劉杰 、 陸郎 、 不文霑 、 詹嘯 、 久流 、 鐵樹 等 [12] , 香港 作曲家 、 填詞人 、 廣告人 、 作家 、 演員 、 導演 、 編劇 和 主持人 及 歌手 ,被視為 香港 跨媒體的代表人物 [13] [14] ,與 金庸 、 倪匡 、 蔡瀾 一起,獲傳媒冠以「 香港四大才子 」之譽 [15] [16] ,並與 盧國沾 、 鄭國江 並列為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 早期的三大填詞人 [17] 。 後世尊稱「 霑叔 」。 2004年11月24日,黃霑因 肺癌 逝世,享壽63歲,逾萬名香港市民參加其追思會。 早年生活.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06年7月3日 · 黃霑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close. 前幾天逛維基,看到黃霑的條目裡有提到他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就想找來看;很幸運,在網上就找到了! 是港大的線上論文網站。 看完再來講感想。 http://sunzi1.lib.hku.hk/hkuto/record/B31057330.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youtien. 又是一片天. you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 不設分類. 個人分類: 讀書筆記. 此分類上一篇: 《金鎖記》:中國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中篇小說. 此分類下一篇: 蘇打綠《Sodazine II》 上一篇: 星星. 下一篇: 《小叮噹X》#5 宜靜的願望.

  6. 黃霑 (黃湛森) 博士學位論文 (下載連結)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1997)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antopop: 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music (1949-1997)

  7. 資深粵語詞人黃霑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明確指出,1997 年是香港粵語流行曲時代的終結。 那一年,也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的一年(黃霑 2003)。 這種說法亦得到數據的支持— 1995 年,粵語流行音樂銷售額為港幣 18 億 5,300 萬;三年後的 1998 年,已經降到 9 億 1,600萬(黃霑 2003: 169)。 一般認為,經濟不景氣、過度商業化以及免費音樂共享技術的發展,導致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消亡。 2003 年,香港兩位本土巨星張國榮和梅艷芳相繼離世,恰似為香港流行音樂敲響了喪鐘。 在大中華範圍內,香港的市場和明星正在萎縮,這是事實。 然而,無論這種說法多有說服力,我們還是試圖提出異議,試圖抽絲剝繭,對它做出補充。 本書是從不同方面解讀流行音樂,特別是香港流行音樂的結集。

  8. 2016年12月13日 · 作為香港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黃霑本科、碩士、博士三個重要階段的論文均貫穿了音樂方面的研究,並成為我們審視黃霑音樂創作的一個切口。 縱觀黃霑三個階段的學習與研究歷程,可以發現對音樂的探索成為延續其一生的思考。 說到黃霑對音樂研究的貢獻,大眾津津樂道的是其二 三年五月發表的哲學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九七)》。 然而,回望黃霑學術研究所秉承的脈絡,則可發現一九六三年黃霑的本科畢業論文《姜白石詞研究》便確立了音樂這一研究線索。 既是詞人又為音樂家的姜夔,其詞精於琢煉字句,尤其以精美的音韻聲律為人們所嘆賞。 姜夔擅於「自度曲」,對審音協律格外重視,使其詞作音律諧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