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炒除淨」的策略和風險. 市場上,總是有些人認為在除淨日前幾天買入股票,很快就可以收到股息,而不必等一年、半年或三個月。 因此,有時的確會出現「炒除淨」的現象(特別是 收息股 和高息股),也就是說,股價在除淨日前數天升起,升幅跑贏大市。 不過,在除淨日之前沽掉,才是真正的「炒除淨」。 相反的,如果在別人「炒除淨」、股價上升時買入,並持有至除淨日,以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收到股息,那可能得不償失。

  2. 不少投資者都喜歡買高息股,可以定期收股息,選中優質股票還可以「財息兼收」!邊隻收息股最高息?MoneyHero為你整合穩陣收息股組合2023,股息率高達49厘,包括高息藍籌股、紅籌股和創業板股票,即睇2023高息股排行榜。

    • 甚麼是醫藥股?
    • 醫藥股龍頭分析
    • 互聯網醫藥股
    • 部分醫藥股比較
    • 美股醫藥股

    根據MSCI分類,健康護理行業可分為10個次行業,包括藥劑業、生物科技、醫療保健儀器、醫療保健管理、醫療保健服務、生命科技工具與服務、健康護理分銷商、健康護理供應、健康護理設施和健康護理科技。 另一種的分類方法,就是以「醫」和「藥」劃分,「醫」有醫療服務、醫藥商業、醫療器械,而「藥」就有原料藥、化學製藥、生物製藥和中藥。

    藥明生物

    上市日期:2017年6月13日 市值:HK$2,768.5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藥明生物成立於2010年,主要提供生物製劑服務供應,協助藥企研發、製造及生產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一種注射型藥物,常用於癌症和免疫系統疾病)。根據公司2021年業績報告,全年收入102.9億人民幣,按年增加83.3%,純利33.89億人民幣,按年增100.6%。 根據業績報告,集團CRDMO(一體化生物藥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平台綜合項目有480個,較2020年同期的334個增長43.7%,其中包括447個非COVID綜合項目,此外臨床前項目268個,較2020年同期的169個增長58.6%。

    中國生物製藥

    上市日期:2000年9月29日在創業板上市,2003年12月8日轉為主板上市 市值:HK$773.3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中國生物製藥(中生製藥)於2018年8月被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成為藍籌股。根據公司業績,2021年收入268.6億人民幣,按年增長13.6%,純利146.1億人民幣,按年增長4.27倍。 根據業績報告,2021年收入上升主要受益於抗腫瘤、心腦血管和呼吸三個治療領域,合計貢獻約31億人民幣,其中抗腫瘤領域銷售金額92.2億人民幣,按年增長21%,佔比約34.3%。此外5年內上市的新產品收入合計約121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約45%,為歷史新高,2021年3個創新藥收入合計約63.5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約24%。

    石藥集團

    上市日期:1994年6月21日 市值:HK$853.2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石藥集團在2018年5月成為藍籌股,是恒指首隻醫藥成分股。根據公司業績,2021年收入278.6億人民幣,按年增11.7%,純利56.1億人民幣,按年增8.6%。 根據業績報告,期內成藥收入226.8億人民幣,按年升11.2%,原料產品收入38.2億人民幣,按年升18.2%,功能食品及其它業務收入13.7億人民幣,按年升4.6%。

    阿里健康

    上市日期:1972年7月6日 市值:HK$640.8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健康板塊,主要提供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醫藥電商及新零售、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業務。根據公司2022財政年度業績,收入205.78億人民幣,按年增32.6%,虧損2.66億人民幣,由盈轉虧。

    平安好醫生

    上市日期:2018年5月4日 市值:HK$237.2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平安好醫生提供線上問診,還有電話問診和疫症資訊服務。根據公司業績,2021年營業額73.34億人民幣,按年升6.8%,不過整體仍然錄得15.38億人民幣虧損,較2020年同期的9.48億虧損擴大。

    註:以股份代號排列,上述資料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不過,投資者要留意,疫情發展迅速,醫藥股波動十分大,切勿對藥股過分樂觀。而且,內地藥企表現甚受國家政策影響,如在2019年推出的「4+7 」帶量採購,導致不少醫藥股股價大跌,投資者要留意政策風險。

    美股市場的藥股選擇比港股多,如大型藥廠輝瑞 (Pfizer)、默克 (Merck)、強生 (Johnson & Johnson)等大型藥廠,當中輝瑞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已推出市面接種,雖然這些大藥廠的股價難在短時間內有太大升幅,但勝在派息穩定。

  3. 截至2021年9月30日微博董事長曹國偉為公司最大股東透過新浪公司持有44.4%股份投票權達70.6%第二大股東為阿里巴巴通過旗下的Ali WB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持有29.6%股份投票權15.7%微博港股IPO後曹國偉的投票權將下降至約67.6

  4. 以香港交易所00388在2023年4月21日的收市價為例股價為HK$331.6每股盈利為HK$7.96市盈率 = HK$331.6/HK$7.96 = 41.658倍。 即是說,假設投資者現以HK$331.6買入港交所,港交所以後每年每股都是賺HK$7.96的話,就要持有這隻股票41.658年的時間才能翻本。 市盈率 TTM. 上文提到,市盈率是以「股價」除去「每股盈利」,當中的「每股盈利」是取自上一年度的業績報告,或未能反映最新情況,因為公司業務或財務狀況可能在新一年有不同表現。 上市公司通常會在每年的3月份公布上一年的年度業績,就如2023年的3月才會公布2022年全年業績。 若要在業績公布前計算市盈率,就只得2021年的每股盈利,難免不太準確。

  5. 科網企業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冒起部分更變成國際巨企如騰訊阿里巴巴Facebook等當中騰訊上市13年股價便已累升數百倍令全球投資者對科網企業趨之若鶩但凡牽涉大型科技企業的新經濟股」,均炒得火熱如希瑪眼科掛牌首日曾狂飆76%

  6. 一般來說ADR的價格走勢反映美國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取態某程度上可藉此推測本身股價的走向就如可根據港股ADR的走向推測翌日港股市場對應股票的表現但股票價格受眾多因素影響兩地市場狀況亦不相同所以此關聯並非百分百準確不可過分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