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17日 · 【節解】所謂天之明命者,天以空洞靈明之真理賦於人身,曰性。性運週身曰命。然我命之由來出於性,性之由來出於理,命與至靜空洞之理天息息相通也。我之一身如小天地,一身可能融會三極,天之明,照我之命。故一念善,天必知;一念惡,天必曉。

  2. 2009年4月15日 · (一)由來: 1 .「古詩」的名稱,始於唐朝,主要是相對於近體詩 (今體詩)來說。 2 .古詩以五言為主 (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其次,皆由樂府詩演變而來。

  3. 2020年2月27日 · 1.尊敬仙佛. 你們尊敬仙佛,不應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還要尊敬你心中的那個仙佛。 你們都很尊敬佛堂裹的仙佛,可是你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 你有尊敬嗎? 你有真正的敬重嗎? 你們一有事情,往往會想到要去請教仙佛,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請教自己,請教自己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 佛說「即心即佛」、「心即是佛」,真正的佛到底在那裹呢? 佛本來就在你們的心中啊!! 只要你們所做的一切,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合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 好像復聖顏回,他得一善則拳拳服膺,這拳拳服膺,誠心抱守,就是尊敬自家的仙佛。 而他為什麼要拳拳服膺呢? 因為他知道這人生很短暫,世事很無常,他要把握住機會去行善、去積德,利用機會去行功、去立德。

  4.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 (可能為0) (有*為必填) 「五年千歲」,是指『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尊王爺,十二王爺也各司其職代天巡守手,護國佑民,神威顯赫,因此十方信眾若有何求可以祈求各司王爺於士農工商大展鴻圖 ...

  5. 2018年10月21日 · 2018.10.21. 一、前言: 佛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涅槃經》 道家:「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太上感應篇》 儒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經》 二、何謂因果? (一) 因果者,簡單說「因即前因,果即後果」。 有前因發生才有後果形成,這前因. 後果簡稱「因果」。 (二) 因果者,因則因緣,果則果報,「因緣果報」簡稱「因果」。 而因緣果報發生還. 須有助緣存在,否則難以形成。 例如違規超速,若無警察在場或路邊自動照相. 取證,縱然開車違規也不會被罰,警察等就是”助緣”。 因緣果報之理,正如一顆種子埋於地下發芽結實般,種子埋於地裡,可謂種了.

  6. 詞興起於酒館歌樓,故早期內容離不開風花雪月,婦哀閨怨之內容,這就是「詩莊詞媚」說法的由來。 文人詞:詩至宋初,後人成就已無法超越前人,故文人之注意已轉移到在民間流行的這種新的文學形式,詞興於民間伶人樂工之手,經過文人的潤飾參與,體制更備,逐漸流行。 士大夫詞:1、李後主把自己的際遇、感傷寫入詞中,擴大了詞的境界,使詞不局限於只寫男歡女愛(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2、至蘇軾更擴大詞的內容,使詞不再只限於抒寫男女情愛、離愁別緒,而可無所不包無所不寫。 異名. 1、詩餘:由詩衍變的一種韻文。 2、曲子詞:詞為配樂的歌詞。 3、樂府:可配樂歌唱。 4、倚聲:依詞牌填詞。

  7. 五年千歲在真實宇宙原為第一代玉皇大帝之結拜兄弟,奉旨下凡整頓歷代政治與戰爭之冤債! 五年千歲的沿革: 祖廟大陸福建鎮海宮=>馬鳴山鎮安宮 (執行政治整頓)+杉林鎮安宮 (執行軍事整頓)! 因此,在台灣五年千歲分成兩大派系: 雲林 馬鳴山鎮安宮及高雄杉林鎮安宮! 五年千歲共有十二尊位,其聖誕謹誌如後: 五年千歲十二王爺 (或十二兄弟)之姓名: “張王”為子年值年千歲張全大王。 “盧王”為戌年值年千歲盧德大王。 “侯王”為寅年值年千歲侯彪大王。 “徐王”為丑年值年千歲徐文大王。 “吳王”為辰年值年千歲吳友大王。 “何王”為巳年值年千歲何仲大王。 “封王”為未年值年千歲封立大王。 “譚王”為酉年值年千歲譚起大王。 “趙王”為申年值年千歲趙玉大王。 “羅王”為亥年值年千歲羅士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