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9日 · 分享本文. 航向「精準醫療」新藍海,這四家新創用半導體翻轉醫療器材。 台灣是製造業大國,擁有半導體的頂級技術和產業鏈,在生醫領域,也漸漸有團隊致力於將半導體和醫材結合,打造更精準、品質更穩定的檢測儀器。 永齡健康基金會 旗下的 H. Spectrum 長期關注健康與醫療領域的新創,在今年與 德國藥廠 默克 (Merck )合作,成立 H. Spectrum & Merck Innovation Lab,台灣共有四組團隊入選孵化器計畫。 這四組團隊將分享精彩的創業歷程,及第一線產業觀察。 守護長者健康,奈捷生物科技首創「光感測診斷儀」 2018 年,台灣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突破14%,高齡(aged)社會。

  2. 2020年10月14日 · 時間倒回到 2016 年,林裕森的創業來自於他不服輸的研究精神。 當年在高師大任職時,林裕森因為收了一位擔任醫檢師的學生,意外發現結核菌的影像判讀過程不但複雜耗時,準確度又不高,因此他與學生加入與成功大學、科技部改善肺結核檢測的計畫。 當時,他判斷外界許多人正研究用 AI 協助癌症檢測,但少有人切入傳染病,因此他進一步決定將科學研究商品化,打造出「肺結核菌智慧自動鏡檢」,不僅能即時檢測出肺結核病菌,檢出率更高達 92%,遠超過 WHO 所設定的 65-80%,首先就與高雄榮總簽訂合作。 回顧一路的開發過程,從適用於單一疾病「肺結核檢測儀器」到多種疾病通用的「智慧醫學顯微鏡」,威捷生醫團隊一路經過多次轉變。

  3. 2021年1月18日 · 1. 髖部曾有外傷。 2. 長距離跑步、騎腳踏車、爬樓梯、卯起來練弓步蹲等運動讓肌肉使用過度。 3.女性的骨盆較寬,容易導致梨狀肌症候群緊繃, 若有翹腳習慣則會更容易 。 4.進行長途旅行中的坐車或開車, 或工作上習慣久坐 。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 授權. 診斷「梨狀肌症候群」 目前醫師可以靠著病史診斷梨狀肌症候群,若有診斷上的必要,可以用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 坐骨神經痛 ,也就是排除 椎間盤突出 、腰椎壓迫性骨折、骨刺、腰椎狹窄等狀況。 治療「梨狀肌症候群」 想要擺脫梨狀肌症候群帶來的緊繃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等方式。 但多數人在適當的休息、拉筋、與調整習慣後,就能痊癒,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

  4. 2021年2月24日 · 1. 低至中強度荷體重撞擊運動走路快走. 走路對股骨頸的骨密度的改善效果較為明顯,尤其是快走的效果又會比一般走路來的好。 一篇採用 Meta 分析法的研究報告,共分析 8 篇單純走路運動的介入計劃,顯示 走路對於停經後婦女的股骨頸骨密度有改善的效果 。 圖片來源: Heho 快走比一般走路更能減緩骨質流失. 另一項快走運動介入計劃的研究,發現 快走對停經後婦女的腰椎骨密度具有改善的效果 ,在每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持續 7 個月後可增加 1%腰椎骨密度。 2. 高強度荷體重撞擊運動:跑步、慢跑.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1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2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3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4
  5. 2021年12月6日 · 照護線上 2021-12-06.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如果你想要在短時間達到燃脂、鍛鍊全身肌肉的效果,用自體重量就能達到重訓效果的「棒式」也許是很不錯的選擇之一。 白映俞醫師在本文示範了8種不同的棒式動作變化式,有可以放鬆小腿的動態下犬式、訓練側腹的側棒式、鍛鍊全身的搖滾側棒式等等,讓你在家徒手運動就能達到重訓效果,打造緊實的肌肉線條。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白映俞 醫師. 「1、2、3、4……」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汗水不停滴到地墊上,你可能覺得每一秒鐘都好漫長,緊縮的肚子愈來愈沒力,因為⋯⋯你正在做棒式! 現在只要說到練習核心時,許多專家比較推崇「棒式」,而非 捲腹 或仰臥起坐,因為棒式對脊椎或髖屈肌的影響較小。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1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2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3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4
    • bodycare體健有限公司5
  6. 2020年10月9日 · WaCare 是潘人豪在 2016 創辦的第一款台灣 AI 預防醫學 APP,其功能兼具健康資料紀錄、社群互動、與衛教諮詢等。 舉例來說,軟體能紀錄並分析家中長輩的血壓、血糖、和睡眠品質數據,而當人工智慧偵測到長輩突發的健康風險,便會立即通知親友。 除此之外,WaCare 這兩年也以視訊方式,串連起全台醫療專家,提供 24 小時的諮詢,但 不僅是一對一的服務,在平台上,光是 2020 上半年,就有超過 100 個偏鄉社區、和都市的醫療專家,進行了上千次的衛教諮詢,用一堂堂的日常運動、復健、甚至心理諮詢,串連起每位部落長輩。 早在六年前,就能把 12 週的運算縮到 3.8 秒.

  7. 2021年12月1日 · 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為你整理了5個科學實證可以提高新陳代謝速率的方法,平日工作繁忙、生活步調緊湊的你,或許可以根據這幾個簡單的方法來促進新陳代謝,讓瘦身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1. 攝取大量蛋白質.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外媒《WebMD》 指出 ,身體的代謝率其實包含了「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與「靜態代謝率」(Rest Metabolic Rate),其中,「基礎代謝率」指的是人體在靜止不動時所消耗的熱量。 耶魯大學的一份 研究 中指出,吃進大量蛋白質身體會產生「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簡稱TEF),加上蛋白質是組成肌肉最重要的元素,當肌肉量增加時,也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