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電動單車 (中國大陸稱為 電動自行車 ,台灣稱為 電動腳踏車 ,又稱 電單車 、 微型電動二輪車 )與,是一種以 蓄電池 為主要 能源 的輕便 交通工具 ,外觀與 單車 或 速克達 相似,屬 摩托化自行車 的一種,部分車種還帶有 腳踏板 、 鏈條 和煞車系統,可以用 人力 (英語:Human power) 作為 輔助動力 (稱為 電動輔助單車 )。 組成 [ 編輯] 能源 [ 編輯] 一般都採用 鉛酸蓄電池 ,電壓大多為48V,也有少部分採用36V的。 一般由4個12AH的12V免維護鉛酸蓄電池 串聯 而成。 現在也有不少廠商開發研製採用 鋰電池 為能源的小型電動 單車 ,並且已經有成品出現在市場。 控制器 [ 編輯]

  2. 電單車 (英語: motorcycle 或 motorbike ),又稱為 機車 ,是依據騎乘者重心來轉向傾斜的 機動車輛 ,由 摩托化單車 衍化而來,以兩輪為大宗(通常為兩輪、三輪或倒三輪,但亦有單輪或四輪及以上甚至無輪設計者),為代步工具之一。 其種類繁多,主要以 腳排 機車、 綿羊仔 為主流。 部分特殊用途的電單車會加上外掛式的輔助輪,例如 身心障礙 用車;而在某些軍事或警政用車上,則會加掛一個 側面車廂 及輔助輪,成為特殊的三輪電單車。 電單車具有操縱簡單、行動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因而在日常 生活 、 運輸 、 治安 維護、 軍事 中被廣泛使用,在 發展中國家 也被普遍使用。

  3. 大型重型電動電單車掛 牌 、需 駕照 、須戴 安全帽 ,比照小型汽車適用其行駛規定不需要兩段式左轉可兩人騎乘可行駛禁行電單車道可行駛各級快速公路快速道路但國道仍不開放。 功率超過40 馬力 ,但低於54馬力,車牌為黃底黑字。 功率超過54馬力為紅底白字。 普通重型電動電單車:功率超過5馬力,但低於40馬力。 須掛牌、需駕照、須戴安全帽,可兩人騎乘。 車牌為白底黑字。 普通輕型電動電單車:功率超過1.34馬力,但低於5馬力,或者功率低於1.34馬力但最高時速超過45公里。 須掛牌、需駕照、須戴安全帽,可兩人騎乘。

  4. 電單車大會師 ( 英語 : Motorcycle rally ) 有不同類型的電單車、跑車、巡航、旅行車和綿羊仔是一般道路常見的電單車類型 電單車的類型有很多種分類方式,各國法律一般是以引擎動力、排氣量和限速的方式來分類,電單車騎士 ( 英語 : Motorcyclist ) 則更熱衷於以電單車的機械構造、外觀 ...

    • 歷史和背景
    • 年表
    • 陸王電單車的特色
    • 陸王的車種(戰後生產型)
    • 參見

    日本哈雷戴維森

    實用化的電單車在大正時代就進口到日本,特別是大型車的大廠商哈雷戴維森和印地安(Indian),裝上邊車,得到公家機關和民間的採用。日本陸軍也不例外,也有活用電單車的機動力以方便偵察、聯絡的想法。 進入昭和時代後,電單車和三輪汽車開始推動國產化,政府和軍方都推行引進國產製品。另一方面以國內產業保護政策為由,海外進口車被課徵高額關稅,導致進口車國內價格上漲。 1933年(昭和8年)當時,進口哈雷戴維森車輛的代理商是製藥業者三共(日語:三共_(製薬会社))(現第一三共)以多角化經營的策略設立的「日本哈雷戴維森車業」 (日本ハーレーダビッドソンモーターサイクル)。出於因應關稅和協調當時國策的見地,便向美國的哈雷戴維森總公司交涉,希望得到日本在地生產的授權。 哈雷戴維森對於這個案子興趣缺缺,但當時受到世界大恐慌的影響導致業績惡化,加上又到了為生產新款車作設備更新的時期,便同意了日本法人的申請。以產品不出口日本國外為條件,生產側邊汽門(SV)車輛的技術和生產工具全部提供給日方。因此,三共製造的哈雷電單車,絕非坊間謠傳的模仿或山寨版,而是正式授權生產的產品。

    國內生產開始

    日本終於也能生產哈雷電單車,1934年(昭和9年)以後開始生產1934年式的Model VL(1200cc),之後又生產1935年式的Model R(750cc),成為日後陸王的主要車種。 日本哈雷在1935年(昭和10年)把字號改成「三共內燃機」,開放徵選可增加國產製品形象的品牌名稱,結果選出了「陸王」。有一說是三共內燃機經營者當中有慶應義塾大學出身的人當評審,由於慶應的應援歌「新血(日語:若き血)」有一句「陸之王者慶應」(陸の王者、慶應)的歌詞,認為很好,故選出來。翌1936年(昭和11年),三共內燃機又更名為陸王內燃機,以每年產量數千輛的進度生產。不只二輪車、邊車,連三輪汽車(日語:オート三輪)也有生產。

    戰時生產

    陸王在技術上只是把舊型哈雷電單車國產化,顯得有些過時。但由於繼承了美國大型二輪車的主流規格,如V型雙缸、鏈條傳動等,很受習慣美國車的保守用戶的歡迎。日本陸軍更是積極,以軍用開發的附邊車二輪車「九七式側車付自動二輪車」諸多設計即是以陸王為準。 然而,即使陸王的生產設備全部都從美國引進,產品不僅沒有凌駕美國哈雷之上,品質反倒較差。這是因為1937年(昭和12年)進入戰時體制(侵華戰爭)下,在日本取得優質的材料愈來愈困難之故。軍用生產的「九七式」也以三輪汽車品牌「黑金」的廠商日本內燃機(日語:日本內燃機)的品質為佳。陸王並不像「黑金」那樣是能夠在技術面引領市場的卓越企業。 1941年(昭和16年)7月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導致日美關係惡化,同年12月日美開戰,生產仍然繼續。1945年(昭和20年)終戰之前不久暫時停產,但終戰後又再度生產。

    1912年(大正元年) - 日本陸軍首次引進哈雷戴維森電單車。
    1917年(大正6年) - 大倉商事代理販賣哈雷戴維森電單車。
    1918年(大正7年) - 開始進口軍用邊車。
    1931年(昭和6年) - 三共獲得代理資格(轉讓),成立日本哈雷戴維森車業(株)。開始進口販賣。

    陸王最早生產的是搭載側邊汽門V型雙缸1208cc引擎的車輛,也就是當時哈雷戴維森的Model VL車種。戰前的陸王仰賴軍需經營,生產車輛也都以軍用邊車為主。為了符合日本人體格,陸王也生產小型的750cc車種,戰後有一段時間還被當成警用電單車(白バイ)使用。然而1200cc車種卻一直沿用連桿彈簧前叉,和後輪固定式車架,車架設計的舊弊直到末期一直是陸王的弱點。 又,手動變速桿、手動進角、手動機油泵(機油往低處流、用過就丟的古典設計)等戰前哈雷電單車獨有的特殊操作體系直到末期RT2登場依然不變,若不讀完說明書熟知操作方法,不想壞掉(不想跌倒)都很難,成為市場被採用英、德車輛規格新興廠商的單純操作體系車種壓縮的因素。 另,在陸王開始生產當時就已經有OHV規格的實用化。1936年(昭和11年)哈雷戴維...

    陸王VFD1200/VFE1200(1937年(昭和12年) - 1950年(昭和25年))
    陸王VFD/VFE-LTS(1937年(昭和12年) - 1959年(昭和34年))
    陸王R型750(1937年(昭和12年) - 1949年(昭和24年))
    陸王RO型750(1951年(昭和26年) - 1952年(昭和27年))
    九三式側車付自動二輪車(日語:九三式側車付自動二輪車)(邊車)
    九七式側車付自動二輪車(日語:九七式側車付自動二輪車)(二輪驅動邊車)
  5. 電單車可以指: 摩托車:以汽油或電動機為動力的在公路上行駛的二輪或三輪車。 電動自行車:以內置電池為主要動力,車體質量不含電池小於40公斤的兩輪。 這是一個消歧義頁,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標題,但內容不同的條目。 如果您是透過某條目的內部 ...

  6. 電動腳踏車 (中國大陸稱為 電動自行車 ,香港稱為 電動單車 ,又稱 電單車 、 微型電動二輪車 )與,是一種以 蓄電池 為主要 能源 的輕便 交通工具 ,外觀與 自行車 或 速克達 相似,屬 摩托化自行車 的一種,部分車種還帶有 腳踏板 、 鏈條 和煞車系統,可以用 人力 (英語:Human power) 作為 輔助動力 (稱為 電動輔助單車 )。 組成 [ 編輯] 能源 [ 編輯] 一般都採用 鉛酸蓄電池 ,電壓大多為48V,也有少部分採用36V的。 一般由4個12AH的12V免維護鉛酸蓄電池 串聯 而成。 現在也有不少廠商開發研製採用 鋰電池 為能源的小型電動 單車 ,並且已經有成品出現在市場。 控制器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