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IPA [ˈkaɪərəʊpræktə(r)]

    n 名詞

    • 1. 脊骨按摩治療師
  2. 本網站建立的主旨,是為香港市民及以中文為溝通媒介的網民,提供一些脊骨健康的資訊。本站內所有的資料,全屬個人意見。 但本人亦會致力,令本站所載的資料,不含錯誤的資訊及言論。如果閣下有任何意見,可 直接與本人聯絡。

  3. 梁濟康脊醫 健康資訊站. Dr. Albert C. H. Leung (Chiropractor) 梁 濟 康 脊 骨 神 經 科 醫 生 (香港註冊脊醫) 電子郵箱: chiro.hk@gmail.com. 診療所地點及診療時間 : 九龍,佐敦 Unit B, 14 Floor. 彌敦道 335 號 335 Nathan Road. 高怡醫務中心 Bright Growth Medical Centre. 14 樓 B 室 Jordan, Kowloon. 預約電話 Tel : 2391 7371. By Appointment. 檢視較大的地圖. 星期一至三. Mon. to Wed. 9:30am- 1 :00pm. 3: 3 0pm- 7: 3 0pm. 星期四. Thu.

  4. www.chiropractors.com.hk › osteophytes認識「骨刺」

    減輕關節軟骨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 當發現患上骨刺時,其實亦毋須過份恐慌。 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針對地改變平日生活上的習慣,改變了身體不良的力學運用模式及機制;調整出現錯位的關節,改善身體力學的機能及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健康狀態;注意平日飲食及營養的吸收,好等身體有足夠的養料,對日常的損傷進行適當的修補。 那樣不但可以減慢骨刺的增長,更可把骨刺的出現的時間延遲。 作者︰. 梁濟康.

  5. www.chiropractors.com.hk › WtsChiro脊醫是什麼

    脊骨神經科醫生(Chiropractors)全都受過大學程度嚴格和有系統的現代醫學訓練 。 在澳洲,加拿大,美國及其他先進西方國家中,除了西醫,脊醫這行業是受政府註冊及監管的第二大醫療體系。 脊醫經常處理的疾病有: 腰背痛. 骨刺. 坐骨神經痛. 神經痛. 運動創傷. 脊骨側彎症. 網球肘. 膝蓋及足踝痛. 馬鞭式創傷. 手腕道綜合症. 肩周炎. 關節痛. 手腳麻痺. 膝痛. 頭痛. 頸痛. 扁平足等等. 腳跟痛. 又若脊骨長期 有脊骨錯位存在着加上疏於治理,感覺神經和交感神經所支配的身體內臟也會因而受到影響,有可能引致其他慢性器官性的病變出現 ,這些病症亦屬於脊醫會處理的範疇。 脊醫的獨特檢查和治療手法,能夠為病人作出診斷和治療各種由於脊骨、盆骨或其他週邊關節異常所帶來的痛苦和疾病。

  6. 腰脊椎骨是身體最大的脊椎骨。 人體的脊椎骨共有三十三塊,但當中只有五塊是腰脊椎骨。 然而腰脊椎的長度,卻佔整條脊椎四份之一。 因此,腰脊骨在高度方面,須比其他脊椎骨還要高。 腰脊椎與胸背脊椎雖然是直接聯繫著,但是在特性上和功能上,都有著極大分別。 第一 (L1)節腰脊椎骨和第十二 (T12)節胸背脊椎骨,單單在外表上就有十分明顯的不同。 如果把第十一 (T11)、第十二 (T12)節胸背脊椎骨和L1放在一起,一般沒有接受過解剖學訓練的人,都可以即時指出哪一塊脊椎骨是L1。 但是如果要一個對脊骨解剖沒有認識的人,把T11 和 T12分別出來,就實在並不容易。 腰脊椎骨在結構組合上不像胸背脊椎骨那樣,與肋骨連接著,用作保護內臟。 因此,腰脊椎骨形狀,自然與胸背脊椎骨有很大差異。

  7. www.chiropractors.com.hk › Sciatica坐骨神經痛

    在醫學上坐骨神經痛一般被定義為一種病徵,患者的臀部及大腿後部出現痛楚現象,受影響範圍通常是沿著坐骨神經由臀部伸延至膝部或以下【如圖】。 很多時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會同時有腰痛現象的出現。 引致出現坐骨神經痛的成因很多,但最常見的有以下四類: 第一, 第一類, 大多數對軟組織及肌肉治療有研究的醫療人員都會認同,如果腰肌,背肌,臀部肌肉或大腿後部肌肉的健康狀態不良時,肌肉便會出現扳機性痛點,那些扳機性痛點所引發出來的反射痛區【如圖】,位置往往就是在坐骨神經痛的區域上。 第二, 第二類,腰部脊椎或盤骨有脊骨錯位的毛病存在。 這個區域的脊椎如果有脊骨錯位,錯位的脊骨往往會導致組成坐骨神經的神經根有功能性的改變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現象。

  8. www.chiropractors.com.hk › chiropractic脊醫的新時代

    2001年7月11日是香港脊醫行業 ( Chiropractic ) 的新時代起點。 早於1993年8月,脊醫註冊主體法例(428)已經獲得立法局三讀通過,成為香港法例,餘下的只是一些附屬法例編寫程序,使主體法例得以執行。 當時脊醫業界都十分雀躍,滿以為在一兩年之間,等待附屬法例編寫完成及經過必須的立法程序後,脊醫的法律地位就會跟西方先進國家一樣,被政府及當地醫療體系確認;患有脊骨及脊骨神經毛病的病人在選擇治療模式方面可以得到一個明確指標;在脊骨與脊骨神經毛病的教育,治療及研究方面亦可獲得躍進。 可惜編寫脊醫註冊附屬法例的速度卻慢得驚人,一年一年的過去,經過五年多時間,附屬法例的編寫還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