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8月4日 · 歷屆「10優狀元」239人. 【本報訊】 (記者 周婷)香港中學會考自1978年起,首次容許考生報考10個科目,由於2012年起的新中學文憑試,考生最多只能 ...

  2. 2017年4月28日 · 2017-04-28. 憑藉自己專業的音樂素養和職業才華,孫悅以高超的音樂情商規劃、管理並協調着工作發展和理想實現。 憑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牽頭發起創立了亞太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香港副學位協會和香港優才國際教育三大機構,將縝密嚴謹辨證的音樂美學思維應用於教育事業的探索和發展。 作為一名內地青年企業家在港發展的正能量代表,她不斷突破自我,在實現教育夢想的同時,帶領同輩青年共同為內地和香港學子打造國際化、多元化的教育文化資訊交流平台,推動泛亞太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踐行着新一代香港青年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愧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 孫悅出生於遼寧大連,14歲前往北京求學,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學, 順利升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音樂美學大師邢維凱教授。

  3. 2011年11月7日 · 不錯,大家都知道台灣人氣作家九把刀,就是柯景騰。 小說從二年級開始,經過聯考、高中的生活、大學甄試、大學的生活直到成年人工作的生涯,我們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少年人,漸漸成長,留在背後的記憶,成為青春美好的一頁,存在腦海裡,也在書裡。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幾個小片段很討人喜愛。 第一個是柯景騰與他的初戀李小華,錯過對方,是小說一而再出現的情節。 柯景騰沒有向李小華告白,也沒有牽住她的手,作者多年後回想起來,除了浪漫,「心中會有一股激動,旋又復歸惆悵」,當中的感覺瀰漫於整部小說。 另外,小說要營造的感情關係,就是喜歡,沒有雙方完全的確認,但大家都知道,感覺到,換句話說,就是近年風靡多國的──純純的情愛,感動的情愛,帶有壓抑的情愛,沒有情慾的情愛。

  4. 2020年5月21日 · 技術的核心在於其自主研發的幹細胞培養液,相比於市面上常見的牛血清,這款特殊的培養液完全克服了血清雜質較多、易致敏感的缺點,是夢芊科技的獨家專利。 這款培養液還具備一項優勢:能幫助幹細胞附着及成型,而且更能保持細胞多能性。 幹細胞不再只生存於培養碟,而能夠被立體地培養(如圖所示),足以進行工業化生產。 在他眼裡,唯有進行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才能大幅降低費用,繼而才能讓普羅大眾也享受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 夢芊的實力遠不止此。 要想培育全能幹細胞,常規做法是由胚胎提取胚胎幹細胞,而很多都是取自流產胎兒。 但在夢芊科技,利用細胞轉錄技術,鄺緯陽團隊已成功將人體排出的體液轉化成全能幹細胞,再通過發酵機培養。 由此,常規抽取胚胎過程中所面臨的倫理問題,可以完全規避。

  5. 2018年6月29日 · 去年今天,有份於香港國際機場迎接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的年輕人之中,也包括香港大學文學院五年級生章詠欣的身影。 日前,她與香港文匯報分享,自己視習近平為最敬仰的政治領袖,認為他很有魅力,從未想過能與他及夫人如此近距離接觸。 她最難忘當日習近平下機後走過來與一眾港青逐一握手,從其厚軟有力的手掌,深深感受到他對香港青年的深情關懷和牽掛。 章詠欣憶述,得悉當日有機會參與接機,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更特意提早起床,擔心會遲到錯過。 她笑言:「電視上看到的習主席都是嚴肅的樣子,想不到原來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領袖,而彭麗媛也是雍容華貴。 興奮接機 感動鼓舞.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當日烈日當空,習近平下機後卻走過來跟港青逐一握手,謝謝學生們的迎候。

  6. 2011年6月30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逾4.2萬名高考生今日放榜,考評局昨日公布整體考生成績:今年考獲符合資助大學最低入學要求者,有近1.9萬人,為歷來最多。 而優秀考生成績也大飛躍,共有3男1女成為6A狀元,創出自2002年拔尖計劃推出以來的紀錄。 另外,有17人考獲5科A級,成績卓越。 另一方面,多名成功克服障礙的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亦在高考取得佳績:有3人獲3A,另3人獲2A佳績。 至於今年年紀最小高考生只得15歲,據了解,其成績符合入大學資格,可望成為另一「神童」大學生。 應屆高考成績今日揭盅,上任約3個月的考評局新任秘書長唐創時,昨日連同多名考評局代表,公布整體數據。 今年共有42,069人報考高考,較去年多5.8%,當中76.4%為學校考生。

  7. 2018年11月28日 ·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從「家本位」出發,如果能做到孝順父母的人,很少會以下犯上的,這是成為「君子」的基本條件,也是成就「仁」的基礎。 「君子」和「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古人提倡「孝」一來是為了使家庭和諧,二來是為了國家安穩,三則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向父母行孝呢? 行孝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孝養」、「孝敬」及「孝承」。 孔子的學生喜歡向其問孝,因材施教的孔子往往能給學生一些新的衝擊。 只養不敬 無異犬馬. 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從孔子的回應可見,「孝」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能夠供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