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5日 · 精準醫療成全球未來發展趨勢. 台灣科技廠與醫院攜手練兵的最終目的地:走出海外.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整個數位的應用,理想狀況下會滲透到所謂的「三段五級概念」,也就是保健、醫療、照護三段,加上健康管理、預防、診斷、治療、預後復健五級。 這是一場醫療照護的革命,未來醫療會是一個集結軟體、硬體與服務的生態系,有穿戴裝置、有 App、有數據、有 AI、有機器人⋯⋯。 這個大工程,資金雄厚的科技業,最有機會成為集生態系大成者。 爭奪數位醫療市場大餅,歐美科技大軍紛紛跨入醫療領域;時勢所趨,近兩年台灣科技大廠也積極與醫院聯手,工業電腦大廠研華的智慧病房解決方案,有七成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之合作;AI 輔助判讀與預測模組,也獲得成大醫院、台中榮總、馬偕的採用。

  2. 2023年11月20日 · AI 的進步正影響醫療保健產業的發展。 根據英國數據分析公司 GlobalData 的報告顯示,2024 年醫療產業的 AI 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15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43 億美元。 商業與科技專家 Bernard Marr 表示,AI 影響的面向廣泛,從藥物開發、患者治療到醫療保健的業務面等,都深受其影響。 AI 進入醫療保健產業的 5 大趨勢. 綜合 Marr 以及《 Analytics Insights 》的預測,2024 年醫療保健產業將能看見以下趨勢。 一、生成式 AI 進入醫療產業. Marr 說:「接下來的 12 個月,生成式 AI 對醫療產業將有顯著的影響。 」原因是,它讓 AI 的應用變得更加親民,連不會寫程式的人們都能輕易上手。

    • App、視訊遠距看診,打破醫療資源不均現況
    • 診斷速度快 150 倍的「Ai 智慧醫療應用」
    • 區塊鏈加密加快手續,也保障病患隱私
    • Ar、Vr 成為醫護人員訓練最大助力
    • 虛擬測試醫療結果,省去活體實驗成本
    • 物聯網讓智慧醫療成為可能

    2015 年,全球接受「遠距醫療」的病患只有 100 萬出頭,但 2018 年已增長 7 倍之多。所謂的遠距醫療利用視訊、app 等工具進行看診,大幅減少醫病雙方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尤其醫生可以針對急性、非致命病症即時開立處方籤,讓患者先買藥緩解症狀;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患者有更多機會可以接受一流醫師或是多科醫師會診,拉近城鄉資源差距。

    只要是需要前往大醫院的看診或檢查行程,幾乎都要花去整整半天時間,包含候診、檢驗等等,又要等待好幾個星期才能拿到結果。但 AI 技術成熟促使檢驗速度提升,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等,部分運算技術已可讓結果出爐速度快上 150 倍之多,不必再次犧牲寶貴休假前往醫院。此外,AI 也可以應用在藥劑學,幫助醫師更快找出合適的藥物處方。

    醫療產業最需要保護的就是病患隱私權,但也因此容易拖長轉診等手續時間,從不同單位間調度病歷極為不易,醫生更難了解患者多年病史。有了區塊鏈技術,醫療產業就能快速傳遞大量資訊,同時確保患者個資經過重重加密,達到「無痛轉診」。

    在某些醫學學術機構中,AR 已經被用在醫護人員訓練,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人體解剖樣貌,緩解「大體老師」供不應求的困境。但也能應用在復健、輔助治療等層面,好比可愛的照護犬能夠撫慰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情緒,AR 與 VR 也能透過建構某些場景達到安撫作用,或者以感應式互動遊戲,減緩如巴金森氏症、中風患者的肢體退化速度。

    數位分身可說是科技產品的「阿凡達」,利用即時感測裝置讓數位模型與真實世界相互連動,並在虛擬世界加以分析與優化。這種科技最早可回溯至 NASA 航太產業,如今則可以在虛擬環境下模擬儀器使用狀況,提升醫療產品效用。再加上機器學習與 AI 技術突飛猛進,數位分身也有望模擬活生生的人體反應,在無須人體或動物實驗的前提下,發展更多突破性技術。

    雖然有點老掉牙,醫療產業早已應用多年的穿戴式裝置和物聯網,近年隨著全世界的智慧城市網路環境大幅改善,這兩種技術的普及正在形成豐厚可觀的大數據資料庫,讓醫學研究面向更完備。物聯網也能幫助建立完善即時預警系統,更有效抵擋大規模流行病。 行政院 2018 年 4 月宣布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亟需改善。在交通便利、健保完善的台灣尚且如此,許多幅員遼闊或地理阻絕的國家更需要醫療科技,也促使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型態轉向「以患者為中心」,同時也減輕醫護人力的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 1. 《Forbes》:〈Digital Healthcare Growth Drivers In 2019〉 2. 《Pr News Wire》:〈The Home Health Care Technology...

  3. 2023年12月15日 · 生成式 AI 正在提升醫療工作效能. 在醫療院所的營運管理與臨床照護層面上,生成式 AI 技術進展飛快,例如 Google 最新發布的醫療聊天機器人技術「Med-PaLM 2」,是一款由醫學研究團隊訓練出來的大型語言模型,能理解並分析各種複雜醫學內容,再從中歸納出重點、應對相關問題;也有美國醫療保健機構正著手優化臨床溝通與工作流程,運用 AI 與雲端技術打造能從醫病對話中提取醫療資訊、整理筆記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協助醫護人員降低行政負擔,保留更多心力給臨床照護工作。

  4. 2023年12月1日 · 直擊智慧醫療的最新趨勢! 台灣醫療科技展登場,3 大主軸等你來逛. 廖紹伶. 2023-12-01. 分享本文. 台灣醫療科技展 11/30 至 12/3 於南港展覽館登場,是全球首個橫跨醫療、電子資通訊、科技、生技製藥、醫材等健康產業生態鏈的專業展會。 今年展會主題聚焦 3 大主軸──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有超過 650 家機構展出、展位達 2,300 個,更吸引近 2,000 名國際買家及百位海外醫院院長抵台洽談。 現場,不僅能一窺多家科技大廠、醫療機構的最新解決方案,也能看見醫療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 《TechOrange》直擊現場,從展會 3 大主軸帶你快速逛今年有哪些亮點展位。 主軸 1:智慧醫療. 隨著全球迎來 AI 科技浪潮,智慧醫療也成為 AI 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

  5. 2021年8月23日 · 陳宜伶. 2021-08-23. 分享本文. 疫情肆虐全球之際,智慧醫療市場蓬勃發展,2018 年的資料顯示,全美健康照護花費總額達 3.65 兆美元,超過所有其他的已開發國家,也展現出龐大的醫療商機,也因此許多科技巨頭包括 Google、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巨擘皆看準醫療領域潛力,想要分食這塊大餅。 然而今年年初,IBM 因為旗下智慧醫療 Watson Health 業務無法盈利而考慮出售。 Google 幾天前也傳將解散其健康部門 Google Health,最近蘋果的醫療保健業務也受挫。 難道科技巨頭的智慧醫療夢真的該醒了嗎? ♦ TO 推薦閱讀: 智慧醫療只是一場夢? 繼 IBM 後,Google Health 也陷入危機. 智慧醫療市場潛力無限,但科技大咖相繼撞上白色巨塔!

  6. 2020年10月7日 · 全世界第一名的醫院—美國梅奧醫院. 全世界第一名的醫院在哪裡? 答案是美國的梅奧醫院(Mayo Clinic)。 美國新聞全球最權威醫院排行榜(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0-2021)綜合評比了 16 大專業(specialties)、10 大常見醫療過程(procedure),梅奧拿下 6 個第一,總排名第一,遠遠拋下其他醫院。 就像底特律因為汽車產業發達而成為汽車大城,這間醫院從明尼蘇達州的一人診所發跡,也讓明尼蘇達州成為名符其實的醫療大城。 這張照片是 Mayo Clinic 在羅徹斯特的核心區域 Gonda Building,由網友 cursedthing 攝於 2007 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