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彭洁思 (Kathy Patten),女, 1974年 出生, 英国 人,香港最后一任总督 彭定康 与太太 林颖彤 的次女,现嫁给一位 伦敦 花店店主。. 离港. 离开香港时,彭洁思哭成泪人。. 彭定康之女彭洁思日记里写道:“ 7月1日 的下午,皇家游艇‘ 不列颠尼亚号 ’上,末代 ...

    • 概览
    • 职业生涯
    • 政治事迹
    • 人物著作
    • 人物言论
    • 家庭情况
    • 个人轶闻

    保守党主席及香港最后一任总督

    彭定康(英语: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1944年5月12日—),英国保守党资深政治家,曾任英国环境大臣、保守党主席及英属香港最后一位总督。

    早年生涯

    彭定康于1944年5月12日生于兰开夏郡波尔顿(Bolton),父亲早年是爵士乐鼓手,后来成为音乐书籍出版商。彭定康年少时就读区内小学。随后获得奖学金,入读位于伦敦西部伊令(Ealing)的天主教圣本笃学校。完成中学课程后,获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录取,主修现代历史,并于1965年取得“柯立芝旅游奖学金”,赴美国升学。 1966年,彭定康加入保守党研究部工作,到1970年加入内阁办公室,并自1972年至1974年,分别成为卡灵顿和威廉·怀特劳(两人先后出任保守党领袖)的私人助理兼政治秘书。在1974年,他以30岁之龄,破天荒地被委任为保守党研究部的主管,而后来1979年大选的不少竞选宣言,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下议院生涯

    在1979年5月,彭定康当选为巴斯选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在1983年英国大选后,他获聘任为北爱尔兰大臣的议会私人秘书,并在1985年9月改任教育及科学部长,到了1986年9月又被调到外交部出任海外发展部长。在1989年7月,彭定康首次进入内阁,出任环境大臣,任内负责推行广受批评的人头税,而他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表兄弟与陌生人:新世纪的美国、英国与欧洲》则指出,推行人头税是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失误。 在1990年11月,约翰·梅杰接替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一职,约翰·梅杰与彭定康交情甚好,因此他上任后随即聘任彭定康为兰开斯特领地总裁兼保守党领袖。在彭定康的筹划下,保守党得以在1992年大选中意外地胜出,但讽刺的是,他本人却被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唐·福斯特击败,丧失了巴斯选区的下议院议席,由此退出了下议院。据约翰·梅杰的自传所讲,如果当年彭定康能保住议席的话,将有机会出任财相或外相。 彭定康是一保守主义者,对撒切尔主义并不赞同,他曾经在1979年致函撒切尔夫人,指出她的货币主义主张有不妥之处。另外,彭定康也是在1990年敦促撒切尔夫人辞职的三位阁僚之一。

    末代港督

    在约翰·梅杰的安排下,彭定康在1992年7月9日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一直至1997年6月30日联合王国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最后一日为止。与以往港督不同的是,彭定康是唯一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港督,也是少有不是出身自外交部,而是出身自国会的港督。彭定康上任前未有接受任何勋衔,就职时亦没有穿上传统的殖民地官服。由于他的身形略为较胖,中文译名又十分中国化,故上任后坊间以至传媒都昵称他为“肥彭”。

    “政改方案”

    1991年12月,英方突然宣布更换香港总督。新任总督彭定康上任不久,便公然在其施政报告中抛出要对香港现行政制进行重大改变的“宪制改革”方案,即所谓的“政改方案”。这一方案完全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中的有关规定,其实质是试图制造一个既成事实,把香港变成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以阻挠和对抗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排污计划

    除了改革立法局选举,彭定康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议推行富争议性的策略性排污计划,即净化海港计划的前身。 策略性排污计划原本打算收集本港污水到昂船洲作中央处理,然后再以深海管道排放出大海。工程原定在1997年4月完成,但因为技术问题和承建商烂尾而一再拖延,迟至1997年方才展开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在2001年完成,政府耗费高达八十三亿。由于工程被批评为浪费金钱和非必要,第二期工程在1999年10月被董建华宣布暂缓执行。 为落实策略性排污计划,立法局曾在1994年通过在财政储备中拨出68亿,成立污水处理营运基金,并计划向工商业收取排污费以支付第二期工程。但实行两年后,营运基金已亏损达50亿元,政府迫于无奈下在1998年3月31日结束基金,并改由政府补贴。

    其他革新

    彭定康在1993年废除了立法局副主席一职,并终止了由总督出任立法局主席和当选议员的做法,改由立法局议员互选产生主席。结果立法局议员施伟贤当选,成为首位由议员互选产生的立法局主席。 另外,彭定康任内积极起用华人出任要职,以便为香港回归作衔接。在1993年11月,他以公务员事务司陈方安生接替霍德,成为首位华人布政司。其后又在1995年9月以库务司曾荫权接替麦高乐,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

    Chris Patten(1983年).The Tory Case.Longman Higher Education.ISBN 0-582-29612-9.

    Chris Patten(1999年).East and West : The Last Governor of Hong Kong on Power Freedom and the Future.McClelland & Stewart.ISBN 0-7710-6981-2. (中文译作《东方与西方:彭定康治港经验》,内容关于管治香港殖民地最后五年)

    Chris Patten(2005年).Not Quite the Diplomat: Home Truths About World Affairs.Allen Lane.ISBN 0-7139-9855-5. (中文译作《非一般外交家》)

    Chris Patten(2006年).Cousins and Strangers: America, Britain, and Europe in a New Century.Times Books.ISBN 0-8050-7788-X。

    2014年3月,末代港督彭定康连日在港连番妄论香港政情。在获得个别极端分子挥舞港英龙狮旗的欢迎后,他随即口沫横飞地藉机挑事,甚至声称“如果香港人开始感到‘一国两制’正被蚕食,那将是危险的讯号。”其用心险恶挑拨生事的手段立即受到香港各界严辞批斥,谴责其粗暴地干预香港内务,属有意的误导与煽动,意图捣乱“一国两制”的实施。

    彭定康日前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时,有意地为挥舞港英“龙狮旗”的极端分子护航,将这种行为解读为“是想表达希望保证‘一国两制’在港实施直至2047年”。他又说:“如果香港人开始感到‘一国两制’正被蚕食,我认为那将是危险的讯号。”

    多位政界人士批评彭定康摆明用心险恶的言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分析指出,彭定康因为约30名挥舞港英旗的极端分子,而得出“一国两制”正在受到威胁的言论是有意误导普通市民。他说:“只有30人左右的极端现象,就简单粗暴地推导出所谓‘一国两制’受到蚕食,这种逻辑相信是不会被大多数港人接受的。”陈勇又指出,在港英时期,英国从来没有给香港民主,所有的长官都是由英方直接委派,香港人无权过问。及至回归以后,在《基本法》的逐步落实之下,香港有机会在2017年实现一人一票选举行政长官,反问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候彭定康有何理据来就香港的事务“说三道四”。

    被批罔顾事实

    据中新社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发言人就前港督彭定康在访问香港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问到,彭定康在访问香港期间,称“香港情况颇佳但并非完美,过去数年民主发展甚至受到压迫”,“英国人离开香港前可以为政改做得更多”,“香港早应有全面的民主”,对此有何评论?

    彭定康与太太彭林颖彤(Mary Lavender St Leger Patten née Thornton)在1971年结婚,并育有三个女儿。她们分别为:

    任职记者的长女彭丽思(Laura Patten,1973年—),

    次女彭洁思(Kathy Patten,1974年—)和

    当演员的彭雅思(Alice Patten,1979年—),彭雅思曾经在印度宝莱坞发展,在2006年参演了伦敦西区剧院的《哈姆雷特》。

    2004年,竞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失败后,60岁的彭定康挥别政坛,等待他的是英国最负盛名的牛津大学终身校长一职。

    在彭定康本人看来,这些风光的履历中他最看重的是香港总督一职,“我在香港这个非凡的城市,与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起共事过5年”,“有机会在40多岁50出头的时候管理一个亚洲大城市5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即便如此,让彭定康倍感骄傲的港督一职却有瑕疵,有人说:港督一职是梅杰对彭定康的补偿。

    多年后,彭定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认为那件事“很糟糕”。不过,出于对彭定康的补偿,在梅杰的安排下,彭定康在1992年7月9日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

    “自1987年以来,彭定康从未在任何选举中获胜而赢得公职。”美国一家媒体曾这样挖苦彭定康。

    1992年,48岁的彭定康被派往香港担任末代总督。在香港的最后5年,彭定康多生事端,使原本能平稳过渡的香港陡生波折,当时即有人说,彭定康是英国政府派驻香港的“搅局者”。

    这种“搅局”的做法受到强烈质疑,以至于他被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形容为“千古罪人”。

  2.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彭林颖彤(Mary Lavender St Leger Patten née Thornton),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的夫人。 本姓Thornton,曾是一名女律师,1971年与彭定康结婚。 1992年随彭定康移居香港,取中文名为“林颖彤”,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总会赞助人。 主要事迹. 播报. 编辑. 在彭定康漫长的从政生涯中,无论在事业高峰期,或是仕途失意时,林颖彤女士都分担了他的喜与忧。 所以彭定康曾形容太太是“最知心的”、“最忠实的”朋友。 彭定康决定来港出任港督,夫人林颖彤起了决定性作用。 她始终都支持丈夫接受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她自己也愿意为此而放下大律师的工作不做,夫唱妇随,来香港做“第一夫人”。

  3. 基本信息. 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1969年5月1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毕业于 澳大利亚国立戏剧艺术学校 [1],澳大利亚、美国双国籍女演员 [493]。 1990年,客串电影《Kaboria》,进入演艺圈 [18]。 1998年,在历史片《 伊丽莎白 》中饰演 伊丽莎白一世 ,凭借该片提名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 [155],在 好莱坞 崭露头角。 2001年,在奇幻片《 指环王:护戒使者 》中饰演精灵女王 凯兰崔尔 ,在全球获得一定知名度 [506]。

  4. 凯特·阿普顿Kate Upton),1992年6月10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美国模特演员。. 2011年6月凯特·阿普顿首次出现在《 Vogue 》杂志上由此作为模特出道 [13] ;11月,首次参与拍摄《 体育画报 》的泳装特辑,并一举夺得该报的“年度新秀奖” [18] ;11月4日 ...

  5. 凯特·萧邦. 外文名. Katherine O'Flaherty、Kate Chopin. 别 名. 凯萨琳·欧福拉赫蒂. 国 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851年. 逝世日期. 1904年. 职 业. 作家. 代表作品. 觉醒 、故障. 目录. 1 人物经历. 童年. 坎坷时期. 写作时期. 2 轶事典故. 3 出版图书. 4 相关记载. 5 相关简介. 6 作品评价.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6. Catherine Tate. 国 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英格兰伦敦布卢姆斯伯里 [3] 出生日期. 1969年12月5日 [3] 毕业院校. 中央演讲戏剧学院 [3] 星 座. 射手座. 身 高. 1.7 m [3] 代表作品. 格列佛游记 、 恋爱学分. 职 业. 演员、编剧. 主要成就. 2005年第5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视奖-最佳新人编剧. 别 名. Catherine Ford [3] 目录. 1 早年经历. 2 演艺经历. 3 个人生活. 4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其他作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