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3日 · 廣華醫院昨公布根源分析報告,確認事主維生指數監察儀器與護士站中央監察系統並無數據傳輸紀錄,相信因無連接所致;事件成因之一是欠缺清晰醫療儀器覆檢機制,未能確認儀器正常運作,建議建立機制及核對清單。 據了解,事件或涉醫護接駁儀器時做漏程序導致沒連接。 有病人權益代表提醒推動智慧醫院前應先準備好配套,免再生事故。

  2. 2024年5月12日 ·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昨於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衛局擬建立「健康戶口」,集合不同專業如牙醫、中醫和物理治療等資訊。 他又稱,當局已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臨牀資料、藥物運用及化驗資料等上載健通,同時駁通私家醫生系統,市民只需在公營系統接受一次專業諮詢,便可交由家庭醫生跟進。 彭飛舟表示,政府去年11月推出的慢病共治先導計劃目前約3.5萬名市民登記,反應較預期理想,當中七成參加者介乎45至64歲,女性參與者較多,估計因男性對健康資訊興趣不大,認為需鼓勵更多男士做健康預防。 彭又表示,部分行業有較多男性從業員,舉例港鐵有八成員工為男性,指出地區康健中心需走進特定工作地點,並以男士較易接受的方式宣傳,例如說對方某方面需加強,而非說他們弱,從而提升他們對健康的關注。

  3. 2023年12月7日 · 明報專訊醫管局去年9月公布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醫衛局長盧寵茂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選委界別議員陳沛良質詢稱截至今年10月底共92名廣東省醫護抵港預計明年首季再有逾百名廣東省醫護來港交流並將擴展至眼科等領域另將與澳門合作開展澳門醫生專科培訓計劃」,預計首批澳門醫生明年首季起來港培訓。 下季再多逾百廣東醫護. 盧寵茂表示,已抵港的92名醫護包括10名醫生、70名護士、7名中醫師及5名放射師,他們在醫管局轄下醫院展開交流,除了培訓項目,不少醫護亦參與臨牀服務,認為可助紓緩醫管局人手短缺壓力;參與有關項目的兩地醫護皆認可計劃,達到預期成效。 上述10名醫生來港交流一年,均獲醫委會批准有限度執業註冊。 首批澳門醫生料明年初來港培訓.

  4. 4 天前 · 【明報文章】上月公布的2024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港大牙醫學科被評為全球第三位,這個驕人成績成為政府「說好香港故事」的例子,特首李家超上周四出席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致辭,稱本港大學多個學科在全球排名首10位,第一個提及的就是牙科。 言猶在耳,政府日前發出3000字長文,引用牙管會評審報告,指有港大牙科畢業生的臨牀經驗嚴重不足,甚至考慮DQ該課程;副衛局長李夏茵昨天再批評港大牙科過去10年對牙管會的要求都無改善,形容政府修例「非一日之寒」。 雖說QS排名評分標準眾多,不代表排名高課程就完善,但兩種論述落在公眾耳中,仍有「一時上天堂一時落地獄」的違和感。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5. 2024年5月8日 · 投資推廣署及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今日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自從去年起至今已共同引入45間生命與健康科技公司落戶香港或在港擴張業務分別來自內地美國新加坡等9個經濟體引進辦副總裁生命健康科技盧靜敏表示政府對創科各環節均有資助計劃支援企業另外香港能夠吸引內地及國際人才是企業選擇落戶香港的原因。 盧靜敏表示,45間企業當中,有21間來自內地、9間來自美國、5間來自新加坡,英國、德國、澳洲、日本各佔2間,澳門及斯里蘭卡各佔1間。 在業務板塊方面,有28間與治療有關、10間涉及醫療器材、5間醫療服務及2間研發診斷技術。 她解釋,本港擁有全面醫療保健體系、融資管道便捷,具卓越研發能力等,均有助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企業落戶香港。 相關字詞﹕ 投資推廣署 編輯推介 引進辦. 上 / 下一篇新聞.

  6. 2024年2月27日 · 蕭毅晃稱,自兩地通關後,來自香港的患者比例急速上升,由原先約1%急增至目前逾20%,當中逾半為65歲或以上長者。 他說,香港患者主要涉及體檢及牙科服務,屬「輕治療」,若有需要會轉介至不同專科如婦科及泌尿外科等跟進。 他認為隨港人北上消費如按摩及「飲飲食食」等趨勢,預計享用醫療服務的港人亦會繼續上升,故醫院預計今年港人患者將增至約30%至40%。 蕭續稱,港人患者尤其長者若沒有定期體檢,有病亦往往較內地患者「拖得更耐」,醫院將更着力發展適合香港患者的治療方案,甚至專為港患者「度身訂做」。 目前醫院已在不同方面做好準備,如醫院處方的藥物會同時備有中英文名稱,有需要時可便利兩地醫生為病患診治。 續增港人醫生 聘粵語職員.

  7. 2023年12月1日 · 九龍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質素及安全)張偉文稱,院方即時執行改善措施,包括提醒醫護適當使用氧氣樽,並在每支樽身配備兩張寫有使用流程的提示卡,以及提醒醫護運送危重病人須跟足程序等;管局亦已決定採購可線上監察運作的智能氧氣樽,料明年可用。 張初稱採購新氧氣樽是因應是次事故,後在追問後承認局方早有相關計劃。 檢查清單須打剔簽名 醫生:或眼科不熟流程. 院方昨透露,醫院轉送病人有檢查清單,涵蓋準備、運送和監察過程,但無交代清單詳細內容。 本報取得清單樣本顯示,醫護須檢查可攜式呼吸器有否妥善安裝、氧氣樽氧氣量是否充足及有否打開氣閥,檢查後須打剔及簽名作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