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4日 ·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去年9月起將《港區國安法》納入「服務質素標準」,要求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須掌握法例並制定政策及程序,確保服務單位及員工守法,多間機構表明安排員工培訓或法律講座,亦有機構設內部審核機制,審閱單位遵守國安法情况。 有前線員工表示,國安法實施後社會服務工作轉趨謹慎,承認有自我審查,例如減少與年輕人討論社會時事,也因擔憂嘉賓言論構成煽動或違反國安法,改找更溫和或立場不鮮明的人。 明報記者 陳柔雅. 社署設立16項服務質素標準,訂明受資助機構服務單位在管理和提供服務應達到的水平,《港區國安法》已納入「服務質素標準8——服務單位遵守一切有關的法律責任」。

  2. 2024年3月4日 · 社署一直透過向營辦福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提供不同模式津助或資助,以提供安老、幼兒、復康等服務,包括邀請有意營辦新津助服務單位的機構提交服務建議書,按質素為本原則甄選,以服務經驗、質素、創新措施等考慮。 增兩安排 建地區服務網絡亦加分. 除新增過去3年舉辦或協助舉辦響應或支持政府政策的活動或服務要求,據悉評分標準另一項新安排,是增加在地區上建立地區聯絡或服務網絡的評分比重,署方個別服務科可按服務項目評分標準作調整,社署回覆本報稱是突顯地區策略性協作的重要。 包括慶回歸 需證明舉辦參與不計. 至於何謂舉辦支持政府政策的活動或服務,社署稱包括與社會或福利政策或措施相關、國情或國家發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及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周年活動。

  3. 2024年1月28日 · 聯邦移民部表示,這類課程符合申請永久居民的職業,從事PSW工作或者擁有PSW工作經驗人士可以透過加拿大有關移民項目申請加拿大永久居民。 聯邦移民部媒體聯絡官Mary Rose Sabater回應本報提問表示,「個人護理員」 (PSW)培訓項目在國家職業分類 (NOC)中代碼44101,符合申請永久居民的職業,有關申請的詳細信息可登錄加拿大政府移民網站。 安省勞工移民訓練和技能發展廳媒體聯絡官Anuradha Dhar回應表示,PSW屬於NOC下代碼33102的職業,包括護士助理、看護人、患者服務副手等職位,也屬於NOC下代碼44101職業,包括住家護理員、護理員及其相關職位。 符合申請安省提名移民.

  4. 2017年3月16日 · 後來政府將外展、社區中心及學校社工服務結合成青少年綜合服務,頌sir當時任職的社區中心解散,他調任到北角一個中心,服務對象變成面對學業壓力為主的名校學生和家長。 「青年其實無問題,只是成人看不到好的一面」 2003年起香港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高企,部分學生停學後躲在家打機,頌sir與同事有見社會存在隱蔽青年的問題,開展「有字頭」工程:包括「有學返」、「有工開」、「有朋友」等,幫助他們重新思考自己去向。 他又伙拍DJ羅曼穎在香港電台開咪4年,分享好人好事,宣揚青年正面力量,節目發掘過一班經歷心理掙扎決定路不拾遺的中學生,亦有為客人洗乾淨「餿水紙幣」的年輕糖水店長。 頌sir反思,每個年代都出現「青年很有問題」的論調,他們是否真的有問題呢?

  5. 2023年2月18日 · 【明報專訊】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市民提供福利服務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推行逾20年,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發現,受資助機構的總撥款儲備金額、因「財務水浸」須向社署還款的金額均有上升趨勢。 2021/22財政年度有47間機構須退還款項,共涉逾7949萬,為過去7年新高。 有業界表示,移民潮加劇人手流失、疫情下活動減少等,均令機構開支減少,承認有可能因而影響業界服務質素。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籲政府關注業界人手問題,另建議機構毋須儲備過多撥款,應適時調整薪酬以挽留人手。 社總翻查受社署一筆過撥款資助的社福機構周年財務報表,發現過去7個財政年度,整體累積儲備有上升趨勢,由2015/16年度的34.8億升至21/22年的57.2億,升幅約65%。 社總質疑不用於改待遇 狄志遠倡社署助善用資源.

  6. 2015年4月27日 · 社會責任可指政府、團體或個人在決策和行動中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人或群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所不同。 在個人層面,社會責任包括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例如協助有需要的人、有公德心、遵守法律,或利用個人能力貢獻社會。 為何要履行社會責任? 台灣社會學家文崇一認為,個人的成功不是單靠個人努力而獲得,也因為曾經享受過的社會成本而促成,所以必須盡社會責任。 在群體中,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履行附帶的義務和職責,這就是「責任」。 港生難聯繫社會與個人責任. 不過,香港學生重視學業和前途,普遍對「責任」限於個人層面上。 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於2004年的「香港學生的責任與承擔」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學生認為學生的責任是「讀書」,只有17.9%認為屬於社會層面的「學校、社區與社會參與」是學生責任。

  7. 香港是華人主導社會,少數族裔佔總人口逾6%,其中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和尼泊爾裔共佔約0.9%,即約6萬多人。 正式帶學生遊走社區前,阿文先在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簡單介紹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文化小知識,以及他們在香港的概况,例如多住在哪一區。 阿文說,政府根據數字提供服務,「但有時數字會『呃人』,有些少數族裔在香港已住了三四代,拿的是特區護照,他們樣子雖然和中國人不同,但計入『中國籍』,上述數字無法反映南亞裔在香港的真實人口」。 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長相相似,麥理浩夫人中心的工作人員一開始也難分清。 南亞裔人重視宗教,信仰影響其生活習慣。 例如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超過六成人吃齋,不吃牛肉是其象徵;97%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 (回教),教徒 (稱為穆斯林)不吃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