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今期報道 三層應急機制 能止學童自殺潮? 「不想成為怪胎,只想有人明白我」——透視中學生情緒病 與時代同行:三代獨立書店見證香港變遷 走塑政策4月實行 塑膠餐具業路在何方? 國泰人手短缺未見曙光 機師「爆鐘頂硬上」

  2. 2014年的《點對點》是一封給舊香港的情書,片中消逝的大丸百貨、荔園等,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變遷。 同時電影緩慢的節奏,道出了黃浩然希望城市發展和制度改變也可慢一點的盼望。 2016編寫的《逆向誘拐》則是回應雨傘運動以及旺角衝突後的香港,透過老一輩和年輕人的世代之爭,道出社會當時的無力感。 同時反映在網絡時代,年輕人有能力利用網絡改變社會,鼓勵香港人不要放棄,利用劇本告訴大家「總有辦法」。 而最新2022年上映的《緣路山旮旯》是一部輕鬆喜劇,旨在給被疫情纏繞的香港人喘息的空間:「香港人已經夠累……我想拍一套令到他們開心的電影。 正因為對象是香港觀眾,電影中的不少細節都和香港的社會議題息息相關,包括《逆向誘拐》的天星碼頭抗議事件、《緣路山旮旯》的移民問題等。

  3. 儘管香港電影特技的規模和質素逐漸提升,但人手不足仍是行業硬傷。余國亮指,國外市場大、人手足、分工更專門,在外國,一個角色手和腳的動作分別由兩位同事負責,但在香港,一個員工就需要同時處理手、腳和面部表情。 一人做四份工 爲撐行業減工資

  4. 2013 年 05 月 20 日 110期大學線, 當年今日. 施行絞刑 死狀恐怖. 初期在公眾地方進行的絞刑,都施行「站地式絞刑」。 劉振明形容,站地式是先將犯人用繩綁住頸部,再把他拉高,吊在樹上或高處曝屍幾天:「他會在樹上或燈竿掙扎一輪才斷氣,死狀噁心,窒息而死的人,會五孔流血和失禁,這樣就能達致阻嚇作用。 後期在監獄內進行的絞刑,則是令犯人失去重心向下墜,利用下墜力令犯人頸骨折斷,窒息致死,死得較站立式快些。 劉振明表示清庭採用的砍頭之刑,英庭認為對犯人折磨時間太短,故只有英國貴族犯了死罪才可「享受」此刑。 尊重死囚 更好待遇. 後期在赤柱監獄執行的死刑,死囚的待遇比一般犯人優厚。 劉振明解釋:「反正他就快死了,就讓他們死都做個飽鬼吧。

  5. 2018 年 04 月 25 日 136期大學線, 焦點人物, 體壇故事. 「我就是個頗好勝的人。. 」她聳一聳肩,漫不經心地說道。. 11歲罹患骨癌,三年後截肢,失去左邊小腿,卻沒有失去突破自己的勇氣。. 不足十年,她踏上奧運舞台,一舉勇奪四金。. 她是六度成為「香港傑出 ...

  6. Bike For Another Choice由四個二十來歲的青年組成,分別是黃梓健、鍾泰來、天宇和羅業閔。 四人經朋友介紹而湊合,在二零一二年五月,由香港出發前往巴黎,途經印巴、東歐,用八個月完成約一萬六千公里的單車之旅。

  7. 2014 年 12 月 15 日 11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 撰文:廖嘉慧. 區家麟在網誌說,他不懂寫旺角。 在稿題塵埃落定後,我和另一記者豪仔成了旺角的常客,到旺角「挑機」。 凌晨時份的旺角冷風颼颼,留守者瑟縮在單薄的外套裡。 訪問初期,有一位豪邁的大叔讓我們喝湯:「唔係唔俾面啊! 唔俾飲淨啊! 」我們戰戰兢兢地接過那碗西洋菜湯,骨碌骨碌地乾了,漸漸融入旺角的氣場。 旺角有一種既散亂又聚焦的集體意志──這裡絕不是謙謙君子的禮義之邦,訴求分歧,手法分歧,但這裡有「雷氣」,佔領者互相關照,一呼百應。 回想每個受訪者的故事,頓感兩個月的留守殊不簡單。 他們的堅持,絕非「決心」二字足以虛無地概括。 你無法想像,他們為了追求更理想的社會,可以去到幾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