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佛誕

      •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農曆四月初八
  1. 概述:本品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實。. 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採收,切成薄片。. 佛手 屬芸香科 香櫞 的一個 變種 ,與 原種 性能相似,形態不同之點為果實有 裂紋 如拳,或張開如指。. 果肉幾完全 退化 。. 供藥用,為 ...

  2. 【功效與作用】 妊娠 6-7個月,因事築(? 石蓋)著胎,或 子死腹中 , 惡露 下,痛不已, 口噤 欲絕。 用此探之,若不損則痛止, 子母 俱安,若胎損,即便逐下。 【用法用量】 水1盞,入酒1盞,再煎1沸,溫服;如人行5里,再進1服。 【摘錄】 《古今醫鑒》卷十二. 《 醫方類聚 》卷七十引《煙霞聖效方》:佛手散.

    • 基本資料
    • 動植物形態
    • 藥物性狀
    • 飲片性狀
    • 鑒別
    • 人工養殖
    • 有關養生之道
    • 佛手花總述

    中藥名稱 佛手花 拼音名 Foshouhua 英文名 FLOS CITRI SARCODACTYLIS 藥名:佛手花別名:佛柑花。 漢語拼音:foshouhua 英文名:FlowrofFleshfingeredCitro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 歸經:肝;胃經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快隔 佛手花 考證:出自《隨息居飲食譜》。 科屬分類:芸香科 主治:肝胃氣痛;食欲不振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亞熱帶。 各家論述:《藥材資料彙編》:平肝胃氣痛。 採收和儲藏:4-5月早晨日出前疏花時採摘,或拾取落花,晒乾或炕干。 資源分布: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 功效分類:疏肝藥 性味:微苦;微...

    佛手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色,幼枝略帶紫紅色,有短而硬的刺。單葉互 生;葉柄短,長3-6mm,無翼葉,無關節;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6cm,寬2.5-7cm,先端鈍,有時微凹,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鈍鋸齒。花單生,簇生或為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內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數;於房橢圓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分裂如拳狀,或張開似指尖,其裂數代表心皮數,表面橙黃色,粗糙,果肉淡黃色。種子數顆,卵形,先端尖,有時不完全發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本品長1.5~2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棕褐色。花梗長2~7mm,具縱皺紋。花萼杯 狀。常有小凹點。花瓣3片,披針形或長卵形,常彎曲捲縮,長1~2cm,寬約0.5cm,外表面淡黃色,具眾多棕褐色細小凹點,質厚,易脫落。 雄蕊多數,黃白色,著生於花盤周圍。子房上部狹尖。有的花瓣脫落後,可見漸發育成微呈指狀的小果實。花蕾色較深。氣香,味微苦。

    為乾燥花朵,花萼杯狀,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皺紋,長披針形 ,兩邊向內捲曲,外表淡棕黃色,有棕褐色麻點,雄蕊多數,黃白色,體輕,質脆。氣香,味微苦。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去柄,篩去土即得。 炮製作用:本品常用於平肝胃氣痛。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花柱薄壁細胞含橙皮甙結晶,呈扇形、針簇狀或無定形團塊,有的可見放射狀條紋。花粉粒圓球形,淡黃色或紅棕色,直徑25~40μm,外壁呈顆粒狀突起,萌發孔2~5個。氣孔為不定形;腺毛的腺頭細胞為單個或多個細胞,非腺毛多為單細胞。可見草酸鈣方晶及簇晶。油滴較多。

    1、選土:佛手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條件,盆土要用質地疏鬆的沙土與紅黃壤土,加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混合而成,粘重鹼性土對其生長發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 %的腐熟有機肥,20%的田間土進行配製。 2、定植:先要選好苗,要求根系發達、粗壯、分枝均植時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進行整枝、修根,保持完整的鬚根。 3、澆水:佛手苗上盆後,立即澆透壓根水,以后土見干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防止盆內漬水,影響根系生長。澆水是種佛手成敗的關鍵,4至5月後,氣溫升高,佛手生長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熱高溫,除盆內泥土保持濕潤外,還應在周圍噴水,保持一定的環境濕度;秋天氣溫逐漸下降,澆水量可慢慢減少;冬天,樹體進入休眠,應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濕潤程度即可,...

    佛手花,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的花束,雄花較多。其果實頂端分裂如拳,張開時 如指,其狀如佛手,故名「佛手柑」。佛手花香氣濃郁,十分宜人,古人多用作壽禮、貢禮。佛手花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花期在夏季,於早晨日出前疏花時採摘,亦可拾取落花,晒乾或炕干均可。 中醫認為佛手花性平,歸肝經,用於胃氣痛。佛手果實富含維生素C,芳香辛散。將果實切成薄片,用沸水沖飲,有健脾,解酒之功效,並長於舒肝和胃、行氣止痛。對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肋脅脹痛、脘腹痞悶及嘔吐食少等症有一定療效。將150克佛手洗淨,切成細絲,裝入瓶內,加入白酒200毫升,封緊瓶口,每日搖動一次,半月後即成疏肝理脾,消食化痰的「佛手酒」。佛手柑10~15克,粳米5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後放人粳米。再加水400毫升左右,...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 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佳木。佛手的花有白、紅、紫三色。白花素潔,紅花沉穩,紫花淡雅。佛手的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讓人感到妙趣橫生。有詩讚曰:「果實金黃花濃郁,多福多壽兩相宜,觀果花卉唯有它,獨佔 鰲頭人歡喜。」佛手的名也由此而來。 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經濟價值。佛手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有理氣化痰,止咳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用功能。據史料記載,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軟;花、果可泡...

  3. 多年生草本植物, 塊莖 扁球形,直徑1—2厘米。. 葉單一或裂成3小葉,葉柄長10-25厘米;近基部內側有 珠芽 ,花莖高出於葉;長20—40厘米; 焰苞 長6-7厘米,綠色,上部呈紫紅色; 肉穗花序 延伸的附屬物鞭狀,伸出焰苞外,長約10厘米;雌花位於肉穗花序 ...

  4. 形態特徵. 法半夏 (圖2)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原植物塊莖圓球形,直徑1-2厘米,具鬚根。 葉2-5枚,有時1枚。 葉柄長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內、鞘部以上或葉片基部(葉柄頂頭)有直徑3-5毫米的 珠芽 ,珠芽在母株上萌發或落地後萌發;幼苗葉片卵狀心形至戟形,為全緣單葉,長2-3厘米,寬2-2.5厘米;老株葉片3全裂,裂片綠色,背淡,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兩頭銳尖,中裂片長3-10厘米,寬1-3厘米;側裂片稍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淺波狀圓齒,側脈8-10對,細弱, 細脈 網狀,密集,集合脈2圈。 花序柄長25-30(-35)厘米,長於葉柄。 焰苞 綠色或綠白色,管部狹圓柱形,長1.5-2厘米;檐部長圓形,綠色,有時邊緣青紫色,長4-5厘米,寬1.5厘米,鈍或銳尖。

  5. 近日,康熙第八世孫金恆源先生在其新出版的《正本清源說雍正》一書中對此事進行了全新的論證。 記者就此對他進行了採訪。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 據雍正的心腹大臣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各種不得好死的說法就產生了。 雍正皇帝. 最有可能死於丹藥中毒. 清末民國初年就有人提出:「世宗之崩,相傳修鍊餌丹所致,或出有因。

  6.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s),商品名 黛力新 。. 有嚴重 高血壓 、 冠心病 或正服用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的患者禁用本品。. 本藥品被歸類到 其它類 等藥品分類。. 目錄. 1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禁忌症. 2 服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須注意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