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7日 · 作者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博士 (Daniel Kahneman)。 書本裡面探討是人的兩種思考系統,一個是用類似本能反應的思考,另一個是較會深思的思考,不過後者卻常被前者本能思考牽著走。 從這本書中可以吸收到許多影響人做決策的原因,其中當然有很多都跟我們投資行為相關,富朋友推薦想要學習投資的人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這本書,從書中學習人會做出錯誤決策的原因。 像「捨不得停損」就是經典的應用實例。 如果你有過投資經驗,幾乎都會面臨該不該停損這種關鍵時刻。 這個決定很難,就如同要承認自己做錯事一樣,要接受自己投資虧損是件不容易的事。 正確的停損決定是 少數人能夠理性做到的事 ,多數人寧願繼續看著損失而不行動,然後就是更多的損失、更多的不知所措。 為什麼會如此? 是想賭一把?

    • 先加速:跟自己說「讀快一點!」
    • 找重點:遇到不懂再停下來慢慢讀
    • 學知識:做筆記其實比深讀還有效
    • 設主題:主題式閱讀效果更好

    若想增加閱讀量,讀的速度一定要變快(Hurry Up!)。方法很簡單,並非用到速讀技巧,你只要跟自己說書讀快點就是。一般在閱讀時人都會習慣在心中同步默唸,所以閱讀速度一定有限,但這也表示要加快並不難;想想看,同一段文字若改成用嘴巴唸出聲時,唸快或唸慢不也是能控制的嗎?把書「讀快一點」就是這個意思,你只要在心中也默唸快一點就行,通常這樣讀書的速度就會提升很多。

    只是讀得快但沒理解當然沒用,所以前面要讀快不是為了要快速讀完,而是為了這個目的:將不重要的內容快速帶過,加快讀到需要學習的新知識。換句話說,就是要把書中的精華挑出來讀! 一本書如果每行字都是重點,那讀起來就跟學校參考書沒兩樣,好書讀起來令人回味的原因,就在於作者會在重點段落間建立起一座又一座的拱橋,讓讀者在大腦中把重點串起來。也因此,通常作者鋪設的這些拱橋都是簡單易懂,很快就能吸收,此時如果用較快的速度讀過去,理解的程度並不會跟用慢慢讀有多大區別,但加速卻能讓你更快讀到下一段重點,遇到重點或不懂時再放慢速度就好。

    如果我猜得沒錯,這情況你應該也有過:偶爾讀到好書讓人欲罷不能,心中會想要再重讀一次,但闔上書後再也沒翻過,對於內容也就漸漸淡忘。 這情況常見的呀!而且不論是隨便讀或是深讀,讀得快還是讀得慢,之後都一樣會淡忘。起因在於我們大腦處理新資訊的方式,是需要經過輸入、整理、消化後,才會扎實轉化成知識。而光只有「讀」是不足以讓大腦走過這些步驟,你需要做筆記才行。 這也是我後來才意識到,其實在加快閱讀速度後,對於吸收知識並沒有太大落差的原因,因為我在做筆記時就會重新複習過重點,寫筆記也幫助我消化內容,而這些才是決定我對一本書吸收多少的關鍵。(以 80/20 法則來說,做筆記決定我如何吸收80%書本內容)

    世界雖然很大,但另人傳頌的經典例子有限,所以常能在不同書中看到作者引據相同的例子,這時若你是採用主題式閱讀的方式,就可以縮短理解的時間。 比如我對「生產力」這類書一直有興趣,所以每隔一陣子我就會去查詢近期跟生產力相關的新書,然後買幾本回家連續閱讀。也因為這類型書常會引用近期著名的商業例子,所以就可以看到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相同的案例,而大腦也因為在前幾本書中對該案例早已熟悉,所以吸收上就更快速跟全面,事後做筆記時還可以穿插對照不同作者的觀點,讓筆記變得更豐富。

  2. 2023年3月20日 · 我常嘮叨,自己身上先有一定的存款,你選擇實現夢想的勇氣一定會增加。 最後想跟你說的是, 相信你自己,特別是相信未來的你一定會因為學習而變得更優秀,那時現在煩惱的問題就不會那麼可怕了。 勇敢聽自己的心聲,只要你願意學習,努力朝更好的自己前進,這些問題都會變成沒什麼,因為你會變強嘛! 讀完信、好好想過之後,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練習如何思考,練習在討厭的工作中更有耐心,練習如何去分辨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這些將會成為你未來的武器; 你會變得更好的。 艾爾文. 「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中取得平衡?

  3. 2023年3月13日 · 當你在書店理財區看到這本書時,你很難不被被這本書的封面跟用色給吸引,並不是因為這本書設計的很華麗,或是書名另人印象深刻,而是它封面的顏色與簡單的圖畫,再加上平淡但又別有涵意的書名-《我的職業是股東》,讓人就想看看作者到底要寫些什麼。作者職業是股東?有人會在自己的 ...

  4. 2023年7月15日 · 今年如何存到更多的錢? 用階梯式存錢法實現存錢願望. feature-images-default. 新的一年,52週階梯式存錢挑戰再度開始! 無論你是否已經有存錢習慣,非常建議你跟著我們一起來玩,幫自己今年多存點錢。 而且你知道嗎? 光是利用10塊錢,然後重複遊戲規則,很多人就幫自己與家人圓夢。 從我在2013年開始推廣這存錢法,就有許多人因此踏上存錢路,從月光族變成存錢族;也有好多人靠這表格存到旅遊基金,有些甚至存了10幾萬元帶著家人出國;而我自己,也透過這存錢方法,持續優化了財務,把該存的多存點,然後在花錢享受時更開心! 目前這個遊戲每年都會有超過上萬名的網友參與,我也會在一年之間適時提醒大家,所以現在就跟著大家一起來玩,來挑戰自己,讓未來的你因為現在開始存錢而變好。

  5. 2023年3月13日 · 我這裡指的是每天「平均」100元,有可能是你今天少花個20元,改天在較高金額上又少花個幾百元,平均下來長期就是每天100元。 先直接看結果。 若A每個月定期投資3,000元,B則是每天比A少花100元拿去投資,一個月B就會比A多出3,000元投資,兩人在40年後累積的財富如下圖表示。 注意到了嗎? B的財富幾乎比A高兩倍! 實際金額差了約1,000萬元。 1,000萬元? 只是每天少花100元的結果? 確實如此。 如果每天少花100元太難,改為每天少花50元呢? 這門檻應該容易許多,搞不好只是喝飲料跟喝水之間的取捨差別。 如果只是每天少50元,同樣條件下累積的財富也差了快500萬元。 我想對多數人而言,不論是1,000萬還是500萬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也不是會輕易就想放棄的財富。

  6. 2023年3月13日 · 《聚焦一件事》幫我複習到的第一個觀念就是:不論是起步或是每跨出一步,都要專注在當下的一小步。書中以學者Lonrne發表的骨牌效應來說明這個觀念:一片骨牌可推動另一面積大 50% 的骨牌,一個推倒一個就會產生由小推大的連鎖效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