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上星期,在NOW TV財經節目《數字你懂的》,剖析長策會對需求預算數字。 有谷友睇完私訊問我們可否再解釋一下,實情當日想帶出兩個重點。 除了指出供應比例扭轉至七三比時,私樓會供不應求之外,長策會對需求推算的基準,也值得我們深思究竟是否站得住腳,以下會跟大家逐個準則拆解。 需求預算: 「住戶增長」、「重建戶」、「劏房戶」、「流動住戶」 長策會以「四大範疇」估計需求量,包括評估市場每年的「住戶增長」、受重建影響「重建戶」、居住環境欠佳如「劏房戶」,以及其他方面包括「流動住戶」、「非本地學生」等因素,再扣減市場「空置單位」,去計算出實質需求。 但仔細看每一個範疇,也建基於一些假設。 只要假設不存在,直接影響整盤大數。

  2. 1. 樓價再創新高,指數高見180點水平,不單較年初狂升9%,比97年高峰期更大升過80%水平。. 當樓價愈見只升不跌,愈反映被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政府做到的似乎不多。. 政府要管理市民的預期,唯有不斷出口術。. 無論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中 ...

  3. 以最新數字反映,現時一層「中小型住宅」樓價為702萬。 一層702萬的「中小型單位」,究竟「每月供款」又是多少? 這裡政府做了一點點假設。

  4. 這個數字正好反映出你每月要償還的貸款金額。 舉例,以600萬元的樓價,承造90%按揭,貸款金額為540萬元,以息率2.5厘計算,攤分30年作還款,如下圖般會顯示為每月供款額為「HK$ 21,336」。

  5. 潛在供應」是由三個組組成,包括「現樓貨尾」、「樓花未售出單位」、以及「批出未動工單位」。. 前兩者數字,皆反映市場正在發售單位,一共累計高達76,000伙,不單較上季大增3,000個單位,實際上更是政府自04年公布數據以來的新高。. 所以由這個角度看 ...

  6. 翻查數字反映,實用面積少於20平方米,相當於215呎的單位,去年年底總存量高達12,175個,相當於全港私樓總存量1%。 但可以肯定的是,納米樓高峰仍未過去,事關正在申請動工的項目,平均建屋的單位面積仍然下跌之中。

  7. 如果一個私樓家庭能用40%作為供款,她相信是「較為合理」,言談間似乎未有定下「目標」的意思。. 從各項數字,她也幾肯定仍有空間作出樓價調整。. 之後記者有問及市場估計,樓價仍有10%調整空間,林鄭就補充,作為官員不會作對樓價走勢作猜測。. 雖然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