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大便出血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40多歲女子長期便秘,常坐在馬桶上長達30分鐘,導致大腸由肛門脫落,大量出血。 醫生指出,如廁若超過某個時間仍無便意,就不應繼續坐,以免有脫肛危機。

  2. 2024年5月27日 · 大便變幼是大腸癌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是常見的大腸癌警號。林相宏醫生指,若發現大便形態變得像擠牙膏般幼細,其實已意味著腫瘤已經大到阻塞整個腸道,預後較棘手。 林醫生指出,不少長者把大便出血當作痔瘡出血,然後以「鴕鳥心態」逃避進一步檢查。

  3. 2023年4月8日 · 大便出血大腸癌會引致大便出血。 貧血:通常與大便出血一同出現,可能會伴隨頭暈。 體重減輕:會伴隨沒有食慾,若同時出現第4、5、6症狀要更小心。

  4. 2024年5月13日 · 根據香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大腸癌症狀可從多方面發現,例如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直腸出血;無故體重下降;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出現貧血徵狀等(如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5. 2024年1月31日 · 若大便呈現紅色並且伴隨不適症狀,就要小心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特別是下消化道部分出血。 與腸胃道有關: 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道和胃

  6. 2024年3月31日 · 持續多少日無大便屬於便秘?據香港衞生署資料,便秘是指排便習慣改變,便秘定義包括每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或糞便太硬、太小等。至便秘常見成因,除了飲水及纖維量不足,還有3大因素引發。 多喝水吃藥無助通便 醫生揭1睡眠習慣所致

  7. 2024年5月17日 · 50歲以上的人士. 出現便習慣改變、血便、腹脹、腹痛、體重減輕及貧血等病徵的人士. 劉醫生建議,市民若出現任何徵狀,應及早尋求醫生的意見,不應只透過網上資訊自我判斷是否須要照腸鏡。 早期檢測和診斷對於治療大腸癌非常重要,因此不要拖延就醫。 【同場加映】大腸癌12大症狀. 大腸鏡可檢查甚麼? 可驗出大腸癌/痔瘡? 劉卓靈醫生表示,大腸內窺鏡除了能診斷大腸癌之外,還能診斷以下病症: 大腸瘜肉,大多數大腸瘜肉能在內窺鏡檢查同時切除. 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 憩室病. 痔瘡. 大腸鏡多久檢查一次? 根據香港衞生署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5-10年進行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