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痔瘡痛 相關

    廣告
  2. 提供24小時查詢及即日預約服務. 提供即日跟進講解詳細成因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12日 · 很多人的疑問:痔瘡一定要開刀治療嗎? 關於需不需要治療痔瘡,多數取決於患者的狀況而定,因為每個人的症狀情形不一,有的人可能每個月都要滴幾次血,但是流的血量不多也不會痛,他覺得身體負荷得了,就不需要進一步處理。

    • 梨狀肌症候群
    • 「梨狀肌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 舒緩「梨狀肌症候群」
    • 仰躺跨腿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說是一個「小肌肉扳倒大神經」的故事。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梨狀肌位在臀部深處,並不大,是條扁平、近三角狀的肌肉,但梨狀肌很重要,我們要穩定髖關節,想要站三七步,或要換腳變成七三步時,都得靠梨狀肌來穩定平衡。當我們要旋轉髖部,讓腿和足部向外拉離身體中心線,做出外轉外展動作時,也需要梨狀肌。 而鼎鼎有名的坐骨神經,是條挺粗又長的神經。坐骨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經過臀部並往下延伸,沿著大腿後側往下走,在膝蓋處分支,再通道腳底,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腳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結。 重點就是,坐骨神經於經過臀部時,會經過梨狀肌的旁邊;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因此,當梨狀肌變得...

    什麼時候比較容易出現「梨狀肌症候群」呢? 1. 髖部曾有外傷。 2. 長距離跑步、騎腳踏車、爬樓梯、卯起來練弓步蹲等運動讓肌肉使用過度。 3.女性的骨盆較寬,容易導致梨狀肌症候群緊繃,若有翹腳習慣則會更容易。 4.進行長途旅行中的坐車或開車,或工作上習慣久坐。

    1.記得不要久坐,至少每個小時都要起來動一動。 2.坐著時不要翹腳。 3.坐下時口袋不要再塞東西,如果剛好後口袋還插著個皮夾,會更壓迫梨狀肌。 4.運動前先暖身,分配好運動份量,不要短時間內猛操臀部。 喜歡做瑜珈練習的人可以看這篇!「髖部好緊!你需要這九個瑜珈動作!」 接下來介紹幾個能幫助梨狀肌放鬆的動作

    躺在地墊上,兩腳彎曲,右腳橫放腳踝在左腳膝蓋上,雙手抱住左腳的大腿或小腿,讓左腳連同右腳更靠近身體,這時感覺右大腿後方的伸展。 (本文經合作夥伴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久坐愛翹腳,屁股痛痛緊緊的 – 梨狀肌症候群〉。首圖圖片來源:Pexels)

  2. 2019年9月3日 · 案例:. 林小姐,32 歲,今年3月2日下午突然腹痛,到冷汗直流,工作感責任重的她無視於自己的腹痛依舊工作,到凌晨左下腹痛更厲害,先到中山醫院掛急診,初步判斷是腸胃炎,打止痛針吃消炎藥就回家,但疼痛一直未好轉,後來又到新店一家醫院,在冗長 ...

  3. 2020年11月24日 · 附帶一提,也會有人因便中有血便以為自己是得了痔瘡,這時判別的標準之一就是: 有沒有伴隨持續腹痛及長時間慢性腹瀉的症狀。

  4. 2017年6月26日 · 來看看你是不是腳的典型族群. 很多患者在早上下床時、踩踏的第一步會感到非常的,或是久坐突然起身的那一步也會特別,這類疼痛感大多會在多走幾步之後獲得緩解,不過當持續走路或是久站時,就會再引發疼痛。 而引發腳,甚至足底筋膜炎的前三大主因,不外乎是: 1.體重過重. 2.長期久站、搬重. 3.穿著不適當的鞋子. 其它像是運動量忽然增加、足部變形(如扁平足、高弓足等)因為整體骨頭結構的關係,導致無法發揮良好吸震作用,讓足底筋膜承受過多壓力等,也都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另外,我們曾經針對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進行測試,發現 10 個裡就有 8 個有後腿肌肉張力過緊的情形。 除了一部分是天生的之外,常代表平時運動量不足,這時只要突然一個快走,就很容易瞬間提升足底筋膜所承受的壓力,引發足底筋膜炎。

  5. 2020年7月20日 · 原來這是「延遲性肌肉痠痛」,英文為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縮寫成 DOMS。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延遲性肌肉痠痛一般發生在運動後 12 到 24 小時開始,大概運動後 1 到 3 天最明顯, 你會發現昨日運動到的那區塊變得不靈活,會痛還有僵硬感,雖然通常放著不使用那區肌肉時是不會痛的,但當開始要收縮、伸展肌肉時感到痛,直接壓那塊肌肉也會痛。 例如舉完啞鈴的隔天,走路沒事,但抱起小孩時似乎有點無力。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至於為什麼運動後會肌肉痛,相信大家很容易隨口回答「乳酸堆積」! 但這個已經是舊式理論了,研究認為運動後一小時乳酸就會降到正常值,所以並不會讓你隔天更痛,不是乳酸的問題大家誤會了。

  6. 2015年2月2日 · 這是一個「 解熱鎮痛 」的藥物, 直接作用在腦部阻斷疼痛傳導,達到止痛退燒的效果,且副作用不多,在孩童和孕婦都可以安全使用 。 此藥物經由口服後吸收迅速,藥效持久,同時代謝排除也容易,無明顯體內殘留現象,對於各類輕中度疼痛的療效不錯。 只有在酗酒或有嚴重肝臟疾病的人身上,要經由專業醫生評估後使用 。 在劑量的使用上,對於滿四十公斤體重的健康成年人而言,劑量是每四到六小時一次,每次 500mg。 一天最高劑量是 4000mg,相當於八顆 500mg 的藥丸,所以我以前是這樣跟學弟妹講的: 「原則上一天吃四次,飯後和睡前各一顆,如果效果不夠的話兩餐之間可以再加一顆,睡前吃兩顆。 如果 24 小時內吃了八顆藥病人還在痛,就該考慮使用其他止痛藥物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