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9日 · 在脑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研究院的研究范畴从对动物模型的遗传学研究跨越到对临床病人的影像研究,他们努力找出这些疾病是如何影响脑部机制的,以及大脑如何响应干预性治疗。 在诸如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方面,在Poitras情感障碍研究中心的全力资助与支持下,研究人员致力于从多个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视力丧失和其它感官缺陷方面,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探寻视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发展和适应视觉世界的,以及是如何响应疾病的。 同时,研究院的科学家与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的同事一道,努力开发诸如可植入假体设备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期能够逐步应用于治疗失明。 此外,针对发育障碍的研究也是研究院的一个重要目标。 目前,研究院已经围绕自闭症及读写困难等病症开展了多项大型研究。

  2. 2016年9月14日 · 他是科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奇才,在医学的几乎每个领域都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作为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他提出了著名的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而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让千万梅毒患者摆脱痛苦,是当之无愧的化学疗法先驱。 由于其对化学疗法的贡献,他于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 他一生荣誉等身。 1903年,获普鲁士金质科学奖章;1911年,获李比希奖章;一生共获得10个荣誉博士学位;191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藉会员;甚至在法兰克福他所居住的那条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就是化学疗法之父——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 寻找“魔弹”

  3. 2017年4月21日 · 作者:郝铄 来源: 发布时间:2017-4-21 19:35:48. “献身”幽门螺旋杆菌的诺奖得主. 为科学事业奉献生命,这绝不只是苍白无力的情怀。 诺奖得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就几乎为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搭上一条命”。 他与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于1982年共同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并证实它是造成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而为人们所熟知,二人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医学界对这些胃部疾病主要病因的原有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革命。 而从探索发现、力排众议,到确认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马歇尔表现出了惊人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勇气与信念。

  4. 2017年9月8日 · Carmel与Vulintus的科学家就此开展合作。 Vulintus的前肢评估系统MotoTrak设有行为强化的高精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测,用以替代传统运动评估所需的几乎不间断的人工监控。 如果是采用传统的一对一训练,预先对动物进行运动评估任务的训练可能需要花费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这可能会占用掉实验室全部的时间。 MotoTrak系统可以让几乎所有的动物训练和测试都实现自动化。 如今,Carmel表示,“我们可以更快地完成研究,并使用更多的动物。 MotoTrak采用的是自适应训练协议,自动调整奖励所需的任务参数,保持动物的积极性。 在MotoTrak的旋后模块中,“动物被训练着去抓一个像门把手的控制杆(目标),然后将把手旋转到具体的度数,触发(食物小球)的奖励。

  5.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工程数学杂志》的论文——《分片单调与分片光滑海底地形上波浪散射的显式修正缓坡方程》引发了水波界的高度关注。 论文通过引入一个特殊的数学变量替换,即利用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波谱变量替换原方程中的空间坐标自变量,第一次实现了缓坡类方程由“隐式”到“显式”的质的转变,使该方程中未知函数与方程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而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正是刘焕。 缓坡方程的“变脸”,使求缓坡类方程解析解这个困惑了水波界近半个世纪的问题变得简单可行。 随后,刘焕课题组针对这个“变脸”后的“显式”方程,给出了波浪与不同海底或近海结构物相互作用的6个解析解,分别发表在《波浪运动》、《海洋工程》、《工程数学杂志》等期刊上,得到了国际水动力学界和近海工程界的广泛认可。

  6. 2018年1月26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天津大学教授杨全红研究团队提出的“硫模板法”,该方法通过对高体积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最终完成了石墨烯对活性颗粒包裹的“量体裁衣”,使锂离子电池变得更小成为可能。 而这首小诗,正是杨全红为这项最新研究成果而作的。 近十年来,杨全红几乎将所有科研精力都放在了高体积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设计上,并在石墨烯致密储能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突破。 科研、写诗、传递碳之美,已经成为杨全红工作与生活中的“三驾马车”。 恋上“碳”之情. “月映秋高世外庐,仙临妙笔绘窗图。 谁识至简烯环美,半卷诗书万代读。 ”几年前,杨全红在云南大学看到由林徽因主持设计的“映秋院”窗棂上雕刻着的齐整精美的“烯环”时,即兴作了这首诗。

  7. 2017年1月3日 · 诺沃肖洛夫的第一个“基地”是最初专注于研究强大的激光系统及其军事应用的国家研究中心Astrophysica。 但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并即刻选择了到切尔诺戈洛夫卡的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学习微电子技术。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非常有激情和热心的科学工作者,并接受了一系列令他迅速成长的课程。 诺沃肖洛夫回忆道,自己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从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到最复杂的实验技巧,“我记得自己非常嫉妒他们的技能能够让他们处理最微小的样本”。 于是,秉承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诺沃肖洛夫让一位好友给他拿来了一把“见血封喉”的剃须刀,一面给自己刮胡子,一面练习双手的稳定性。 “那是一段相当痛苦而且血腥的经历”,对自己痛下狠手的他,在短期内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