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袁松彪. 身 份. 香港驻伦敦经贸办雇员 [1] 目录. 1 工作经历. 2 人物事件. 工作经历. 播报. 编辑. 香港驻伦敦经贸办雇员。 [1] 人物事件. 播报. 编辑. 2024年5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回应袁松彪等3人案强烈敦促英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1] 袁松彪,香港驻伦敦经贸办雇员。 2024年5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回应袁松彪等3人案:强烈敦促英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 概览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流传情况
    • 作品影响
    • 史料价值
    • 思想特点
    • 评价

    西晋司马彪创作史书

    《续汉书》是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八十三卷, 分为纪、传、志和颇具史书编撰特色的序传。

    主要记载了自东汉光武帝至孝献帝间约二百年的历史。

    范晔的《后汉书》问世后,司马彪的《续汉书》逐渐被淘汰,惟有八志因为补入范书而被保留下来。

    纪、传

    《续汉书》的“纪”所载乃东汉诸帝史事,体例上较前史没有什么变化;“传”则记载了后妃、王侯、名臣、党锢、酷吏、宦官、儒林、文苑、独行、逸民等社会各层面人物及西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活动。 传目设置较为全面,这反映出了司马彪对东汉社会生活给予全面关照的超人史识。 而这一较全面的传目的设置,对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应该说产生了较为直接和有益的影响。

    序传

    据《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注、《太平御览》卷三七七和《初学记》卷二四注所引两条“司马彪《序传》曰”可知,司马彪撰《续汉书》亦受了班马的影响,在《续汉书》中设有《序传》,记述司马彪的家世、撰著《续汉书》动因的内容等内容。

    司马彪(?-约306),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人。晋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曾注《庄子》,作《九州春秋》。从小好学,然而好色薄行,不得为嗣。司马彪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司马彪鉴于汉氏中兴,忠臣义士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遂“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根据刘知几的评论可知,至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刘知几著成《史通》时《续汉书》仍存于世。

    大约由于章怀太子李贤所注《后汉书》的逐渐盛行及后世的战乱之劫,该书便开始不复为世人所重并有所散佚。至宋淳化年间,已把司马彪《续汉书》、张璠《后汉纪》列入了遗佚书之列。而至宋仁宗景佑元年,余靖奉诏校正《后汉书》,叙其原委,则仅能罗列出司马彪、薛莹、华峤等书卷数之多寡,已无法取证参校,判定异同。所以说,司马彪《续汉书》最迟于北宋时便佚而不全了。

    范晔著书时也曾经参考过。今传本《后汉书》中的30卷志即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志。因为范晔的书没有写完范晔就遇害,所以后人就将司马彪的志拿来补到范书中。

    司马彪广泛参考了《东观汉记》及各种相关档案、文献,使《续汉书》史料丰富详实,从而使该书不仅成为范晔撰《后汉书》的参考之一,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范书、《东观汉记》及《后汉纪》等书记载的简、缺、误等。

    正是由于司马彪撰著《续汉书》取材广泛,记载丰富、详实,所以该书成为范晔撰《后汉书》的主要参考之一,在比较诸书同一记载时,范晔往往舍其他而取《续汉书》。如上文所举肥亲之例,范晔便采用了《续汉书》的“矍然而起”,而舍《东观汉记》之“嘿然有顷”。

    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以及与前史的联系,强调以“君威”、“臣仪”为核心的“顺礼”等级秩序,推崇“务从节约”的政治作风。它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而现实的需要便是“教世”。南朝梁人刘昭注范晔《后汉书》,惜其诸志未成,“乃借旧志,注以补之”。唐太宗有《咏司马彪〈续汉志〉》诗,其中四句是:“前史殚妙词,后昆沈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全唐诗》卷1)这都反映出后人对它的评价。

    南朝梁刘勰称赞说,在诸家东汉史中,袁山松、张莹之作偏驳不伦,薛莹、谢沈之作则疏谬少信,唯司马彪书记事“详实”,与华峤《后汉书》当称诸书之冠。

    刘知几则对司马彪著史之“术”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称“假令其间有术同彪、峤,才若班、荀,怀独见之明,负不刊之业,而皆取窘于流俗,见嗤于朋党”并认为其《五行志》记载“大多较实”、“精审”。

    唐太宗还专门作有咏《续汉志》之词云:“前史谈妙词,后昆沈雅思。书言扬盛迹,补缺与洪志。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

    而范晔在撰《后汉书》参考众书时,对司马彪《续汉书》则多有取用,这也反映出范晔对该书的肯定态度。

  2. 杨修(175年—219年),史书作“杨脩”,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玄孙,太尉杨之子。中国东汉末年文人,“外七子”之一。杨修出身汉魏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献帝建安中举孝廉,任郎中。后为丞相曹操主簿,总揽内外。凡有举动,杨修 ...

  3. 汪文台辑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包括谢承书八卷薛莹书一卷司马彪书五卷华峤书二卷谢沈书一卷袁山松书二卷张璠书一卷并附失名氏书一卷。. 1912年鲁迅先生辑校《后汉书》,于次年三月辑毕并序,共得谢承《后汉书》六卷(多于汪文台 ...

  4. 该剧讲述了出租车司机 王响 的儿子多年前跟一桩命案相关,死于非命,因为一起意外的套牌案,逃逸多年的凶手再次出现在桦林,王响和他的老伙计 龚 、辞职的老刑警 马德胜 组成民间探案三人组,踏上寻凶之旅 [80]。. 《漫长的季节》于2023年4月22日在腾讯 ...

  5. 0. 祁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 山阴 人,明末 散文家 、戏曲家。 祁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 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 博士弟子 员第一名。 万历 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 天启 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即中三甲进士。 然而仕途坎坷,一生三起三落。 天启三年(1623年)任福建 兴化 府 推官 , 崇祯 四年(1631年)任福建道 御史 ,崇祯六年(1633年)任苏 巡按 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掌河南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 右佥都御史 巡抚苏,他力图挽救南明危局,为人所梗,心灰意冷辞官回到 杭州 。

  6. 杨赐(?-185年11月4日),字伯献(一作伯钦、子献)。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