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在仿製進行同時,中國於1958年初在蘇聯專家協助下開始在 內蒙古 阿拉善盟 額濟納旗 巴丹吉林沙漠 建設最早導彈試驗基地,即後來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前身 [9] 。 隨着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枚人造地球衛星 史普尼克1號 ,人類社會進入太空時代,包括錢學森等人在內的中國科學家意識到了航天技術對於國防事業重大戰略意義。 1958年5月, 中國科學院 黨組書記張勁夫向中央建議研製並發射人造衛星,得到了中央領導人肯定。 之後,中國科學院和國防部五院把研製發射人造衛星列為1958年重點任務,計劃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將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上天,這個設想被稱為 「581工程」 [10] [11] 。

  2. 快舟一號運載火箭 是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研製的星箭一體化全 固體燃料 運載火箭 ,採用了「星箭一體化技術」,偏重於「空間快速響應能力」。 全長約20m,直徑1.4m,火箭共3級,第4級為裝有液體燃料的衛星。 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00kg/700km [7]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 是在原 快舟一號 星箭一體化運載器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款通用型固體 運載火箭 ,擴展了整流罩的長度和直徑,增加了搭載衛星的空間 [8] 。

  3. 2003年10月15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乃至整個 中國歷史 上參與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協調面最廣國家重大工程 [3] [4] ,工程成功實施使中國自2003年起成為繼 前蘇聯 / 俄羅斯 和 美國 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太空飛行能力國家,並逐步進化至 艙外活動 、太空會合對接和 太空站 建造與營運。 自1999年 神舟一號 發射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完成30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並保持着 太空人 零傷亡記錄。 目前,中國現役所有第一、二批共16名太空人皆已全部進入過太空,作為「三步走」收官之作 天宮空間站 已於2022年底完成三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並於2023年轉入常態化營運模式,國際合作項目載荷也將陸續進入太空站開展實驗 [5] [6] [7] 。

  4. 2013年6月11日 ·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30分在酒泉發射升空。 「神舟一號成功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考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飛船在太空飛行約21小時返回地面宣告了中國成功開啟其載人航天時代。 神舟二號:成型....

  5. 2022年12月14日 · 中國的太空計劃始於1986年,彼時美蘇太空競賽高潮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中國時任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批准了863計劃,那是一個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載人航天器。 11月29日,中國宇航員在登上神舟十五號之前向人群揮手致意。 Li You/The New York Times. 位於中國西北部戈壁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Keith Bradsher/The New...

  6. 2020年4月25日 · 28. 一图看懂中国六十年航天历史. 时代数据. 关注. 2020-04-25 18:22. 广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时代数据君 时代数据.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它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将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日1970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序幕并不是由此打开。 早在1960年2月19日,我国首枚“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机场成功发射,是我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迈出的第一步,也开启了我国的“空间时代”。 1964年7月19日,我国首枚“T-7A/S1”生物探空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搭载着中国“首批宇航员”---8只小白鼠,同时还有12支生物试管,内有果蝇、须酶及其他生物。

  7. 2020年10月28日 · 1935年,一名衣冠整潔年輕男子來到了波士頓。 據北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歷史系教授克里斯·傑斯帕森(Chris Jespersen)說,錢學森或許也曾遭遇過一些排外情緒和種族歧視,但是當時「有一種觀念是希望並相信中國正在發生根本性重大改變」,而他肯定也是屬於憑學識獲得尊重一類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