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後來因為複雜的政治問題,九龍變成一個中國政府不能管、英國政府不想管、香港政府不敢管的「三不管地帶,從此淪為罪惡溫床,色情場所、賭場、鴉片館、海洛英館林立。

  2. 2018年11月12日 · 從此九龍寨城成為著名的「三不管」地帶,外界也逐漸改稱其為「城寨」。 歷代中國政府都試圖收回未果,直到1984年英國與中共達成1997年歸還香港的協議後,雙方於1987年決定拆除城寨,拆除工程於1990年代初期進行,到1994年完成。

  3. 這座宛如黑暗之,自體繁殖並不斷向外增生的九龍,是一座中、英、港政府三不管地帶的超級大違建,獨立於喧囂擾嚷的心之外,居民自給自足形成一個自治區,日與夜都在城生活與工作,對外事不聞不問,城寨猶如他們的桃花源。

  4. 九龍寨城(或稱九龍砦城,俗稱九龍或者九龍城砦),是在香港殖民地時期位於現今九龍城內的一座由居民獨立自治的圍城。 1987年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1987年和1989年...

  5. 2002年5月30日 · 三不管地帶」劇情描述波士尼亞人尼奇與塞爾維亞人尼諾,一九九三年兩國戰爭中,他們相遇在兩軍封鎖線間的三不管地帶--壕溝。

  6. 戰爭的冷血真相《三不管地帶》. 最近重溫了南斯拉夫名導艾米爾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的經典作品《地下社會》,一直想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籍(波赫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聯邦成員之一,於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時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 ...

  7. 九龍寨城因此屬於英國殖民地一部份,港府遷徙城內居民並無不當」似乎也言之成理。 1935 年,新任總督郝德傑抵港履新,提高給予寨城居民的補償方案,將安置地由偏遠的「狗虱嶺」改為「隔坑」。 1936 年 12 月,清拆寨城計劃展開,城內大部份住戶遷出 (何佩然認為「大多數居民都願意遷走」,但張連興、劉蜀永則覺得是港府罔顧民意,強行迫遷成功)。 從動機上看,港府清拆九龍寨城無可厚非。...